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7月18日
星期五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住建部部長陳政高接受專訪 暢談“十三五”城市工作
時間:2016-05-06 10:49:55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亢舒 

  住建部部長陳政高在“展望十三五”第十四場報告會上詳解《綱要》重點與熱點——

  建設和諧宜居城市 開創城市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我國經歷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笆濉币巹澗V要把建設和諧宜居城市作為重要內容,提出了推動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具體舉措。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和“十三五”規劃綱要為我國城市發展指明了方向,重點可以概括為:把握一個規律、實現五個統籌、理解九個重要論斷。

  5月5日上午,中央宣傳部、中央直屬機關工委、中央國家機關工委、教育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北京市委在京舉行“展望十三五”系列報告會第十四場報告會,邀請住房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陳政高作題為“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 開創城市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報告。本報記者就此采訪了陳政高。

  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答: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我國經歷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城市發展波瀾壯闊。

  第一,城市和建制鎮數量激增。37年來,一座座城鎮如雨后春筍涌現出來。到2015年底,城市數量已達到656個,建制鎮數量達到20515個,分別比1978年增加463個和18342個。

  第二,城鎮人口快速增加。2015年,城鎮常住人口達到7.7億人,1978年是1.7億人,增長了3.5倍,年均增長超過1600萬人。1978年到2015年,城鎮化率以年均1個百分點的驚人速度,攀升到56.1%。一些發達國家的城鎮化率從20%提高到50%,英國、美國用了50年,德國、法國用了70年,而我國只用了30年。

  第三,建成區大規模拓展。城市建成區面積,從1981年的7438平方公里增加到2015年的51948平方公里,增長了6倍,年均增加1309平方公里。這還沒有包括礦區,如加上礦區,達到10萬平方公里。

  第四,城市基礎設施顯著改善。1981年到2015年,城市用水普及率由53.7%提高到97.9%,燃氣普及率由11.6%提高到95.3%,污水處理率由3.8%提高到91%,城市集中供熱面積由不足0.2億平方米提高到64.2億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由人均不足2平方米提高到15.6平方米。

  第五,城市經濟高速發展。1988年到2014年,城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達到12%,比全國GDP年均增速高2.4個百分點。2014年,城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2.25萬億元,是1988年的74倍,占全國GDP的82%。

  第六,居民財富迅速積累。據有關研究,2013年,城市居民戶均財富達到了185萬元,扣除物價因素,增長了1013倍。城市家庭大部分擁有了自己的產權住房。住房成為城市居民最主要的財富。

  問:“十三五”時期城市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總體思路是什么?

  答:去年底,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京勝利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出席會議并作了重要講話。會后印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笆濉币巹澗V要把建設和諧宜居城市作為重要內容,提出了推動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具體舉措。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和“十三五”規劃綱要為我國城市發展指明了方向,重點可以概括為:把握一個規律、實現五個統籌、理解九個重要論斷。

  關于“把握一個規律”。中央強調,要尊重城市發展規律。城市和經濟發展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城市發展是農村人口向城市集聚、農業用地按相應規模轉化為城市建設用地的過程,人口和用地要匹配,城市規模要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城市工作中出現這樣那樣問題,歸根到底是沒有充分認識和自覺順應城市發展規律。

  關于“實現五個統籌”。中央提出了“五個統籌”的城市工作格局。這五個統籌包括: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統性;統籌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動力,提高城市發展持續性;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統籌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提高各方推動城市發展的積極性。

  關于“理解九個重要論斷”。一是在城市工作的重要性上,中央提出“一個引擎、四個中心、一個地位”。即城市建設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引擎;城市是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活動的中心;城市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二是在城市的發展階段上,中央提出“一個方位、五個判斷”。一個方位,即我國進入城鎮化較快發展的中后期;五個判斷,即城鎮化速度從高速轉向中高速,城市發展轉向規模擴張與質量提升并重階段,“城市病”有可能集中凸顯,社會結構面臨優化調整,發展方式亟待深刻轉變。三是在城市的核心作用上,中央提出“一個發揮、四個必須”。即發揮城市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必須抓好城市這個“火車頭”,必須有效化解“城市病”,必須以城市合理布局提供“骨架”支撐,必須打造城市特色風貌、培育城市“精氣神”。四是在城市發展的指導思想上,中央提出“四個著力、一條道路”。即著力轉變城市發展方式,著力塑造城市特色風貌,著力提升城市環境質量,著力創新城市管理服務;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五是在城市發展的總體目標上,中央提出“三個實現、三個建設”。即實現城市有序建設、適度開發、高效運行;建設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讓人民生活更美好。六是在城市工作的基本原則上,中央提出“六個堅持”。即堅持依法治理與文明共建相結合,堅持規劃先行與建管并重相結合,堅持改革創新與傳承保護相結合,堅持統籌布局與分類指導相結合,堅持完善功能與宜居宜業相結合,堅持集約高效與安全便利相結合。七是在城市工作的基本思路上,中央提出“三個順應、兩個堅持”。即順應城市工作新形勢、改革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八是在城市政府的角色定位上,中央提出“一個轉變,一個關系”。即城市政府應從“劃槳人”轉變為“掌舵人”;市民和政府的關系應從“你和我”變成“我們”,從“要我做”變成“一起做”。九是在城市工作的領導體制上,中央提出“一個必須、一個健全”。即必須加強和改善黨對城市工作的領導;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的城市工作格局。

  問: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要全面開展城市設計,請問城市設計有什么作用?住建部在這方面有何舉措?

  答:城市設計,簡單來說,就是對城市形態和空間環境所作的整體構思和安排。它介于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之間,是落實城市規劃、指導建筑設計、塑造城市特色風貌的有效手段。

  城市設計概念誕生于上世紀50年代,其思想和實踐可上溯到古代城市興起之后。古希臘的衛城、古羅馬的城市廣場,都堪稱古代城市設計的范例。發達國家都大力推進城市設計,實踐證明效果是好的。比如,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印度昌迪加爾的城市設計,美國巴爾的摩港區更新改建城市設計、法國馬恩河谷新城的城市設計、英國倫敦碼頭區的城市設計,等等,都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城市設計的經典案例。

  但是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相對成熟的城市設計制度,大學本科沒有這個專業,社會上沒有這支隊伍,政府也沒有部門抓這項工作。我國有一些城市有這方面的嘗試,成功的案例有北京中軸線、天津文化中心、上海世博園、深圳市民中心廣場、哈爾濱科技中心、廈門環島路、北川新縣城、烏鎮整體保護,等等。但是,多數城市在城市設計方面處于空白狀態,這是導致我國城市建設出現“千城一面”“萬樓一貌”,特別是建筑不和諧、城市不和諧的一個重要原因。

  現實要求我們必須全面開展城市設計工作,通過城市設計,從整體平面和立體空間上統籌城市建筑布局,協調城市景觀風貌,體現城市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時代風貌。單體建筑設計方案必須在形體、色彩、體量、高度等方面符合城市設計要求。

  我們將抓緊制定城市設計管理法規,完善相關技術導則,支持高等學校開設城市設計相關專業,建立和培育城市設計隊伍。我們將督促各城市積極行動起來,設計我們的城市,塑造各具特色的城市風貌。

  問:建筑是歷史的記憶、時代的坐標、凝固的文化。怎樣才能創造出更多無愧于歷史和時代的建筑?

  答:首先要堅持正確的建筑方針。兩千年前,羅馬人維特魯威在《建筑十書》中提出了“堅固、實用、美觀”的建筑三要素,至今在全球建筑界仍然很有影響。1956年,國務院在《關于加強設計工作的決定》中,提出了“適用、經濟、在可能條件下注意美觀”的建筑方針。那時,能設計和建設出像人民大會堂、農業展覽館、民族文化宮、革命軍事博物館等著名的“十大建筑”,就是因為堅持了這個方針;近些年來,出現了貪大、媚洋、求怪的亂象,出現了山寨版的亂象,出現了一系列建筑質量問題,就是因為忽視了、甚至放棄了這個方針。

  中央根據形勢的變化和發展的需要,將建筑方針調整為“適用、經濟、綠色、美觀”,旨在突出建筑使用功能,防止片面追求建筑外觀形象?!斑m用”,就是要符合客觀條件的要求,滿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的首要功能是為了應用。“經濟”,就是要遵循建筑的內在規律,考慮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和效益。一個好的建筑設計,要體現節約高效,處理好成本和效益的關系。必須力戒不計成本、無視效益的“燒錢”建筑?!熬G色”就是要按照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倡導低碳環保節能,在建筑材料、施工方式和運行維護中都應體現綠色?!懊烙^”就是要彰顯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時代風貌,創造經典、塑造“大美”。這四個方面是有機統一的整體,相互促進,彼此兼容,不能割裂,不可或缺,我們一定要把這個方針理解透徹,把這四個方面的關系處理好,正確把握建筑設計方向。

  其次要提高建筑師水平。建筑是由建筑師設計的,要想提高建筑設計水平,必須要提高建筑師水平。實際上,我國的建筑師從20年代開始,就探索中西結合的問題,傳統和現代結合的問題。最典型的就是我國第一代建筑師呂彥直先生,他設計了南京中山陵、廣州中山紀念堂。新中國成立后,有一場關于大屋頂的爭論。其實,圍繞的還是這個主題。二戰后,現代主義建筑風靡世界,成為主流。我國由于封閉,現代主義建筑沒有形成規模,也沒有形成氣候。而在改革開放后,外國建筑師蜂擁而至,中國建筑(5.580, -0.01, -0.18%)師沒有準備,也沒有能力應對,喪失了建筑話語主導權,處于邊緣化狀態。

  要改變這種狀況,培養既有國際視野又有民族文化自信的建筑師隊伍,提高建筑師水平,就要進一步明確建筑師的權利和責任,提高建筑師的地位;就要為建筑設計院和建筑師事務所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條件,鼓勵國內外建筑設計企業充分競爭,使優秀作品脫穎而出;就要搭建建筑設計大賽、建筑評論、建筑師論壇等各種平臺,促進建筑設計理念的交融和升華。就以建筑評論來說,它對引導人們的審美觀、對提高建筑設計水平,都是至關重要的。

  縱觀各發達國家在建筑風格方面,都是先引進外國的觀念和設計師,經過一段時間后,都會本土化,都會產生本土的設計大師、設計理念、設計流派。美國是這樣,日本是這樣,韓國也是這樣。我國已經到了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千方百計,促使中國建筑文化復興局面早日出現。

  問: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建設已列入“十三五”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大工程,下一步將如何推進實施?

  答: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矛盾很多。如果能集中力量抓好地下綜合管廊和建設海綿城市兩件事,就可以解決主要矛盾,大幅度提升城市現代化水平。

  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起步于法國巴黎,集大成于日本。與傳統的管線直埋方式相比,這種方式優勢明顯:一次性解決各類城市管線敷設,而且可以長期運行;節約地下空間,可以讓地下空間更大地發揮作用;騰出地上空間,不僅節約土地,還可以使城市更舒適、美麗;便于發現隱患,也便于維修,只以自來水為例,全國年均漏失率是16%,北方一些城市都在30%以上,管廊里的水是不可能漏失的,這將節約多少水?水又是多么寶貴?可以拉動有效投資,據估算每公里綜合管廊建設資金約1.2億元左右,雖然看上去一次投資很大,但統算起來,比我們現在做法要省許多錢。

  中央已經明確要求,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域新建道路必須同步建設地下綜合管廊,老城區要結合地鐵建設、河道治理、道路整治、舊城更新、棚戶區改造等,逐步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特別是規定,凡建有地下綜合管廊的區域,管線必須全部進入管廊,管廊以外區域不得新建管線。管線實行有償使用,建立合理的收費機制。

  現在的管廊建設,城市政府有深刻的認識,社會有雄厚的資本,資金技術已經過關,管線企業完全服從統一入廊安排,已經到了我們全面推進的時候了。2016年,全國將開工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

  建設海綿城市。海綿城市的要義就在于將過去的“把雨水排出去”變為“把雨水留下來”;在于減少徑流,減少污染。

  關于方法,大體上說是三條,即利用自然條件收集,如河流、湖泊、濕地;利用工程收集,如下沉廣場,如蓄水池,如家庭收集措施;建立責任制,按發達國家做法,每個區域內,排除雨水是有限制的,超排就要罰款,這也是一個體制的建立。到2020年,我國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要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要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即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

  問:“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快城鎮棚戶區和危房改造,健全住房供應體系,對此有哪些舉措?

  答:住房始終是黨和政府高度關注的重大民生問題。我們的目標十分明確,就是要實現住有所居。

  一是加快城市棚戶區和危房改造?!笆濉逼陂g,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4013萬套,其中棚改就達到了2191萬套,上億群眾喜遷新居。但必須清醒認識到,仍有約1億人住在各類棚戶區、“城中村”,環境臟亂差,配套設施不齊全。棚改任務依舊繁重艱巨。

  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繼續大力推進城鎮棚戶區改造。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已經正式部署,“十三五”期間要完成城鎮棚戶區住房改造2000萬套。我們將堅定信心,克服困難,創新機制,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務。

  二是完善公租房保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保障房建設方面進行了很多探索,大大緩解了城鎮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經過實踐,我們對多種保障房進行了歸類,形成了廉租房和公租房兩種租賃型保障房。接著,又將廉租房和公租房合并為公租房。今后的方向是,實現公租房貨幣化,原則上政府不再投資建設保障房,而是充分利用社會上的租賃房,政府只發放補貼。這不僅可以節省投資,減輕財政負擔,提高效率,減少腐敗,也有利于建立新的體制機制。

  與此同時,還要結合城鎮化發展的實際,從滿足新市民住房需要出發,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購租并舉的住房供應體系,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努力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