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深刻反映了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共同價值指向,是黨的執政理念的最高概括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是黨的執政理念的最高概括。
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堅持執政為民,就是要緊緊依靠人民,切實造福人民,團結和帶領人民群眾為實現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奮斗,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工作都要以符合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
馬克思主義認為,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中,“每個新階級賴以建立自己統治階級的基礎,比它以前的統治階級所依賴的基礎要寬廣一些”。這就是說,后來的革命比起過去的革命,在變革程度上要深刻得多,在社會基礎上要寬廣得多。而“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無產階級革命比歷史上任何一次革命,在變革程度上都要更為深刻,在社會基礎上都要更為寬廣,在價值指向上都要更為明確。
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黨領導人民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目的就是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就是要最終建成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發展的社會,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當然,實現共產主義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歷史過程。我們對社會未來發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學上的預見,但未來的事情具體如何發展,應該由未來的實踐去回答。
我們黨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自己的科學世界觀,堅持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根本觀點,堅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運行的一致歷史結局。這“三大規律”具體運行的過程非常復雜,我們要不斷進行探索和認識;在“三大規律”中深刻發揮作用的根本力量是最廣大的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是“三大規律”運行的主要承載者,最大多數人的利益是最緊要和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正因為如此,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終是我們黨全部奮斗的最高目的,始終是我們黨觀察和處理問題的根本原則。
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深刻反映了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共同價值指向,集中凝結著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價值追求,把我們黨探索“三大規律”的認識成果和黨在執政理念上的創新成果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充分反映了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一貫政治立場,是黨鞏固執政基礎、確保長期執政的制勝法寶
我們黨來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務于人民。黨始終堅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除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90年來我們黨進行的一切奮斗,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在革命戰爭年代,黨號召全黨同志不怕犧牲、前赴后繼地為革命的勝利而英勇斗爭。新中國成立后,黨告誡全黨同志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在新的歷史時期,黨要求全黨同志必須經得起改革開放和執政的考驗,帶領人民群眾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勤奮工作。所有這些,都是為了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與命運最終取決于人心向背,不能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不能贏得人民群眾擁護和支持,遲早都要垮臺。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我們的改革和建設,只有得到人民群眾的理解、支持和參與,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順利推進;黨的領導地位,只有贏得人民群眾的信賴和擁護,才能鞏固和加強。如果失去人民的支持,我們黨就會一事無成,就不能生存。最重要的是必須首先考慮并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這始終關系黨的執政的全局,關系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全局,關系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和社會安定的大局。
正因為如此,胡錦濤同志強調指出:“全黨同志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使我們的工作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使我們的事業經得起任何風浪、任何風險的考驗。”我們每個黨員和干部的分工和職位雖然不一樣,但為人民服務是一樣的,都應努力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
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生命根基和本質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我們黨的執政基礎就能更加鞏固,執政地位就能牢不可破。這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執政之道和制勝法寶。
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全面貫通于黨治國理政的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社會理想目標,是黨完善執政方略、執政方式和改進執政活動的根本遵循
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作為我們黨的執政理念,貫通于堅持執政興國、推動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生動實踐中,貫通于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執政活動上。
堅持執政興國,是一個時期的執政目標,與執政為民完全一致。中國經歷了幾千年封建社會,既沒有民主的傳統,也沒有富民的傳統。盡管有民本主義的思想,也只是停在口頭上、寫在紙面上。正是我們黨依靠人民取得執政地位,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開辟了人民民主的新時代;黨又通過實行改革開放政策,讓國家發展起來,讓人民富裕起來,開辟了民富國強的新道路。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經濟蓬勃發展,經濟總量已上升到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有了極大改變和提高,正在向全面小康社會邁進。執政為民,貴在富民;執政興國,重在強國。民富是國強的基礎,國強是民富的保證。民富國強了,社會主義才立得住,共產黨執政才執得牢。
推動科學發展,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必然要求。根本目的就是要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堅持為崇高理想奮斗與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與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堅持保障人民權益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一致性,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徹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基本任務。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文化、創新社會管理,最大限度激發社會創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是新形勢下我們黨更好地執政的根本要求。科學執政、民主執政,體現了人民追求進步的愿望,體現了人民民主的本質。依法執政,體現了依法治國方略與黨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的必然要求。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又必須通過依法執政來實現,它們三者密切聯系、有機統一,是黨在執政方式上的重大創新。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堅定不移地遵循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理念,結合新的實際,進行新的創造,不斷探索有利于完善執政方略和執政方式、擴大執政基礎和執政資源、改進執政活動和執政環境的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既把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又使黨的執政實踐不斷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