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明瀾所說的有利條件,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天津港保稅區作為中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所擁有的自由貿易便利。
根據相關法律,中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實行特殊的貿易管制、稅收、營運等政策,是中國對外開放的排頭兵。為有效利用外資,發展先進制造業和高端服務業,中國先后設立了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區、跨境工業園區等6類共98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分布在全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3月23日,作為中國北方第一座海關,天津海關迎來建關150周年紀念日。這座位于渤海之濱的海關,是目前中國各類海關特殊監管區最為齊全的直屬海關,擁有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5類7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其中濱海新區綜合保稅區和東疆保稅港區是當前中國“政策最開放、功能最強大、層次最高級”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不斷深化,中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已經成為跨國公司“追逐”投資并大量聚集的區域。僅以天津濱海新區為例,吸引到的世界500強企業就已超過120家。
“隨著跨國公司紛紛落戶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各類海關特殊監管區已經成為當地發展速度最快、發展潛力最大的經濟功能區。”天津海關關長李佩林在天津海關建關150周年慶典上說。
空中客車(天津)總裝有限公司總經理尚魯國說:“天津空客總裝線的零部件主要來自于進口,綜合保稅區的保稅政策和運作流程使得我們在進出貨物方面不會產生影響和時間的延誤,大大節省了成本。因此,保稅特殊監管政策是我們投資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隨著空客總裝廠的落戶,法國左迪雅戈航空設備維修、泰雷茲雷達組裝等一批世界一流航空項目隨之而來,法國賽峰集團等國際知名航空產業制造商也已確立了來此投資的意向。在天津濱海新區綜合保稅區,目前正在形成一個以航空制造業為核心、航空租賃業和航空運輸業為主干,集航空研發、航空制造、航空物流等多個行業于一體的航空產業集群。
天津保稅區海關關長葉剛表示,跨國企業在保稅區享受保稅、減免稅、出口退稅、國際國內分撥政策,在這個自由度高,政策功能全面的特殊監管區域內,大大解決了企業在倉儲、物流、加工貿易等方面遇到的難題。
記者在天津保稅區海關業務現場采訪時看到,天津關區AA類企業天津葉水福物流有限公司一份手機配件的出口報關單在被海關受理后,經過錄入、分揀、電腦自動審核等一系列程序,被判定為“低風險貨物”快速放行。整個通關環節不到8分鐘,而過去最快也需要兩天時間。
“高效通關節省時間就給公司節省了大量的物流倉儲成本,給企業帶來了寶貴的商機,保證了企業融入國際市場的速度和質量。”該公司業務經理閻洪勝表示。
在天津保稅物流園區,記者看到,三星電子物流配送中心的工作人員將剛剛通過海關驗放的液晶顯示板、印刷電路等高附加值的電子產品,經過再次集拼后分撥配送。
配送中心負責人李洪運介紹,特殊監管區最大的優勢是使進入監管區的貨物保持在保稅狀態,也就是沒有繳納海關稅的狀態,因此貨物的進出,無論是國內配送還是國外配送的自由度就非常大,充分體現了保稅區第三方物流的優勢。
據悉,三星集團還在蘇州工業園綜合保稅區內建立了三星半導體全球分撥配送中心。過去從韓國的分撥中心調動產品和原材料,至少要準備2天至3天的庫存,現在直接從分撥中心出庫分送各地,只要2至3小時就可完成。
2010年,天津市全年進出口貨物總值達822億美元,天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共監管進出區貨值345.86億美元。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進出口值在全市外貿總量中所占比重逐步上升。
南開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周立群教授指出,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特殊政策和相對集中、便捷、寬松的行政審批和投資服務體系和工作機制,營造了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資環境,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展現出強大的政策優勢,使企業和資本向其集中,已經成為招商引資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