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呼包銀榆經濟區13個成員城市簽署了旅游、交通、科技創新、產業配套、高層次人才資源信息共享等7項合作協議,進一步拓展合作新空間、培育發展新動力。
這是記者從國家發改委西部開發司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舉辦的“呼包銀榆經濟區”第四屆聯席會議上了解到的。
一項項協議顯示,經濟區各成員城市將打破行政壁壘,進行深入合作。協議提出,加快構建開放式公路、鐵路路網格局,打造跨區域旅游線路,暢通物流通道;建立人才信息共享平臺,破除區域內人才流動障礙,甚至以“柔性流動”為主,鼓勵各地高層次人才從事咨詢、講學、兼職、科研和技術合作、技術入股、投資興辦高新企業或從事其他專業服務,充分發揮專家學者在知識創新、成果轉化、產業培育、政策咨詢等方面的作用;深化地區產業配套合作,鼓勵和支持屬地企業在同等情況下優先采購本地區內上下游企業產品,互為原料、互為產品,推進減免地區內企業物流和運輸費用,以適應經濟“新常態”,促進經濟區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發揮重要作用。
國家發改委西部司副司長陳時儆說,“呼包銀榆經濟區”自2013年啟動以來,成功實現了“到2015年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的規劃目標,成員城市抱團發展、協同發展,取得良好成效。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組織開展對經濟區規劃實施情況的中期評估,推動各項指標、任務的落實,協調解決好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地處鄂爾多斯盆地腹地的“呼包銀榆經濟區”涵蓋內蒙古、寧夏、陜西三省區13個市的59個旗縣區,總面積38.5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2000萬,是溝通華北和西北地區的重要樞紐。這一區域能源礦產資源極其豐富,煤炭保有儲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石油可采儲量占全國的10%,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占全國的37%,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富集,稀土、巖鹽、鐵、銅等礦產資源儲量也均居全國前列,是我國的“能源金三角”和“能源聚寶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