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謝艷鷹一樣,萬州不少農村居民轉戶后,穿上了城鎮居民的就業、住房、生活、醫療、養老等5套衣服,沐浴著黨的陽光,享受著燦爛的生活,一個個充滿了希望。大家都說:城鄉統籌,我們從糠籮筐跳到了米籮筐。
喜事年年,連連喜事。特別是去年3·31專題會后,重慶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把萬州建設成重慶第二大城市的決定》出臺,萬州區實施城鄉統籌,城鄉差距更進一步縮小。
三項統籌:農民與城市人同享公平公正待遇
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全面小康,關鍵在城鄉統籌一體化。近年來,萬州區緊扣城鄉統籌精髓,扭住城鄉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三項統籌建設,廣袤的農村大地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在各個方面,農民逐步享受到與城里人同樣待遇。
城鄉公共基礎設施的一體化建設如火如荼。2010年,萬州加大新農村建設,全面改造農村道路,實施城鄉規劃,科學布局農村村落,引導農民集中居住,改造農村危舊房,建巴渝新居,農民的住房和居住環境明顯改善。共開工建設長嶺鎮老土、白羊鎮三元、走馬鎮杜家、后山鎮曾家、普子鄉七曜等一批農民新村127個,總投入3.15億元,3115戶9968人入住農民新村。
家住走馬鎮杜家村2組的村民向憲珍,深刻地感受到了城鄉統籌帶來的巨變:2組原不通公路,賣糧買化肥靠肩挑背馱,出售肥豬,只得用八抬大轎抬下山。而今村級公路硬化了,車子開到他家門。
一家老小5口人從海拔700多米的高山上搬到山麓的農民新村,住進小洋樓,過上了舒坦的日子。
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萬州圍繞農村教育、公共衛生、基本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等問題,實施農村中小學、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村級公共服務中心,以及文化體育設施標準化建設,縮小與城鎮公共服務軟硬件標準的差距。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社會保險體系制度全覆蓋。建立符合農民工特點的社會保險制度。建立了低費率、廣覆蓋、可轉移的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和低費率、保大病、保當期、用人單位繳費為主的農民工醫療保險制度;建立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建立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建立了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萬元增收:大把鈔票嘩嘩流進農民的錢袋子
2010年3月,萬州區委、區政府吹響了農戶萬元增收的集結號,號令發出,全區上下紛紛行動,充分發掘農村閑置的山林、土地、水面和勞力。在山山水水之間,蔬菜、柑橘等特色種植以及林下養殖、生態漁業項目,仿佛成了農民的印鈔機,嘩嘩流進大把鈔票。萬元增收工程催開了統籌城鄉改革發展的艷麗鮮花。
目前,全區上下形成了林下養雞、林下種藥材等20多種種養業模式,50個鎮鄉、涉農街道的農戶萬元增收工程形成了百家爭鳴的態勢,有勞動能力的32萬戶農戶都在忙忙碌碌搞增收。
2010年,萬州按十百萬示范建設目標和3+X+2的示范推進模式,串起農民增收產業長鏈。啟動了氵襄渡、新田、長嶺、高梁、甘寧、響水、天城、白羊、九池、柱山10個示范鎮鄉、100個示范村、10000戶示范戶的十百萬示范工程。氵襄渡5000畝葡萄、新田1000畝農村移民致富示范和九池、長嶺、天星5000畝蔬菜、花卉等3個區級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全面開工建設;打造了30個特色產業示范園及每個鎮鄉、涉農街道的2個示范點。
柑橘、畜禽、蔬菜三大骨干撐起產業支柱,中藥材、林木、煙葉、水果(獼猴桃、葡萄、楊梅)、水產、花卉等六駕馬車拉動經濟增長,六大特色產業百花齊放。
2010年,萬州區完善以城帶鄉長效機制,縮小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332元,比2009年增加863元。
土地確權:農民高高興興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不久前,領到農村土地確權證的龍駒鎮村民何德仁興奮得幾夜沒睡好覺,他連做夢也沒想到農村到處是金土地,沒想到農村的承包地有確權證了,漫山遍野的土坨坨越來越升值了。
目前,萬州正在進行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的確權頒證和農民房屋登記發證工作,為農民在分享土地長期增值效益,增加財產性收入奠定基礎。
重慶已決定,確權頒證的農村承包地和農村房屋,可進行抵押貸款。這一政策,將會激活農民的資產,使萬州農民從承包土地經營權和房屋財產中獲得收益。
在激活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中,將利用好土地交易所這一城市反哺農村的有效載體,用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擴大地票交易規模和品種,為萬州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創造更多的機會。
情景再現》
增收致富進城買房
要說萬元增收,我肯定去年就實現了……3月13日,記者來到龍沙鎮雨臺村7組,村民朱應洪將我們引進他的種養基地。春意盎然的農村處處是鳥語花香,田間里,香椿吐露新芽;密林下,雞鴨成群結對。
今年,朱應洪50多歲,之前一直做生意。2009年初,得知萬州正在建設森林城市和實施農戶萬元增收工程,他決定賭一把,回萬州從事種養業,沒想到這一睹,還真的賭出了名堂。
2010年,他通過借貸的方式籌集到了部分資金,來到龍沙鎮雨臺村7組,相中了那里200畝田地和森林,與妻子一道,開始了他艱辛的創業史。
這些雞都是去年10月從廣西拉回來的雞苗,每只雞大約有七八斤重,一只雞價值100多元呢!現在有好幾家老板找我要貨,這家伙還真俏呢!朱應洪用計數器算了一筆細賬,2000只雞大約收入20多萬元。你看,就這一項收入,我家提前實現了萬元增收目標。朱應洪喜形于色。
朱應洪告訴記者,他去年從湖北省買回25萬株香椿苗,2010年就見收成了,當年就賣幼芽10000多元。他站在田間,撫摸著那一棵棵給他帶來致富希望的樹苗。朱應洪胸有成竹地說,香椿樹長到兩米高時,畝產鮮香椿700--800公斤,每畝可實現銷售收入3000元。這段時間賣香椿芽正是火候,收入三四萬元應該不成問題吧!朱應洪有些保守地說。
現在萬州正在搞統籌城鄉發展,我們這些泥巴腳桿也有了出頭之日。朱應洪說,在城里買了房子就把子女的農村戶口轉為城市戶口,這樣他們都可以穿上就業、住房、生活、醫療、養老等5件新衣了,再也沒有后顧之憂。
市民感言》
鐘鼓樓街道小巖村村民黃興文:政府實施城鄉統籌,在農村搞農戶萬元增收工程,2010年我家蔬菜的收入就達3萬元,提前實現了萬元增收目標。今年,我將再次擴大經營規模,抓住好時光早日奔小康。
恒合土家族鄉居民徐梅:昨天村干部給我來電話,叫我回家配合丈量宅基地,聽說宅基地復耕要補償錢。城鄉統籌政策真是得民心,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的確權頒證和農民房屋登記發證,讓農民分享土地長期增值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