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塵天氣中的“套中人”
鄭州有私家車的市民都有這個感受,雖然春天正是萬木返青的季節,但停在小區、停車場內的愛車真是讓人心疼:一夜之后,車身上就落了一層細沙;城區內稍微刮一點風,就能夠感到沙塵撲面。今年春天,多次沙塵天氣襲擊河南,不少市民擔心,河南的沙塵天氣還有多少?
全國性沙塵天氣減少
根據中國氣象局和國家林業局的統計,3月份是春天的第一個月,本月內,我國北方地區出現了3次沙塵天氣過程,較本世紀以來歷史同期平均次數明顯偏少,強度整體偏弱,影響總體偏輕。
國家林業局監測結果表明,我國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整體得到初步遏制,荒漠化、沙化土地持續減少。但中國氣象局和國家林業局提醒說,今年春季,我國沙塵天氣比常年同期偏少,但局地出現強沙塵暴的可能性較大。
河南春季最大風速每秒接近16米
氣象數據表明,入春一個月來,河南省境內發生的多次沙塵天氣都與大風這個幫兇有直接的關系。其中3月1日到4月17日,僅省氣象臺就發布了7個大風預警信息,其中最大的風速達到每秒15.9米,河南風速多次領跑全國。
2011年3月14日12時,平頂山的最大風速達到每秒14米,在全國排第二位。4月10日10時,鶴壁的最大風速飆升到每秒15.9米,在全國2554個國家級氣象站測量數據中風速排第一。在大風下,我省不少地方出現揚沙天氣。
黃河兩岸成最大沙源
今年3月9日上午10時許,河南省“保護母親河行動”春季黃河流域植樹活動正式啟動,當上千名來自省會機關、高校的植樹市民來到鄭州市惠濟區花園口鎮的黃河灘地時,由于沒有樹木遮掩,風沙四起,如同置身于沙塵暴中,身上滿是沙塵的河南省林業廳廳長王照平透露說,目前,黃河河南段的200萬畝灘地急需綠化,否則,將成為鄭州等沿黃城市的沙塵來源地。
植樹現場的黃河灘地是成片的黃沙,沙粒很細,盡管風力并不大,但還是將細沙輕易吹起,2000多名植樹市民如同置身于沙塵暴中,特別是穿黑色衣服的市民,更是立竿見影,細沙像膠泥一樣沾在身上,10多分鐘后就成了淺黃色,頭發、眉毛上都沾有細沙。
城區集中施工帶來流動沙源
4月17日,鄭州的風力其實并不大,平均風力只有5級左右,但在大學路(隴海路至中原路段)的一處施工現場,曬干的細沙不時被風吹起,路過的騎車市民均用手擋鼻。
根據記者調查,鄭州市區現在多條道路集中施工,大量的黃土被翻上來后隨意堆在路邊,這些黃土很快被晾干,見風就起風浪,成了一個個流動沙源。
省氣象和林業專家介紹說,城區內一個個流動沙源、城市外圍的沙源等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理,在有風的日子,這些身邊的沙源就能夠隨時興風作浪,揚沙天氣甚至沙塵暴天氣就會隨時出現在大街小巷。
河南省林業廳的綠化專家告訴記者,我們雖然無法控制空氣,但我們可以增加地表覆蓋,多栽樹,不砍樹,就能夠減少沙塵源。
河南有1億人口,每人每年都堅持種1棵樹,一年下來就會新添1億棵樹,這相當于增加了100萬畝樹林,10年下來就能夠增加1000萬畝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