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上午,在西安市戶縣的項目工地內,一片喜慶熱鬧景象,共計1200萬元的現金一捆捆堆放在桌子上。“關愛農民工情系你我他”春節返鄉慰問主題活動隆重舉行。300多名辛苦一年的農民工朋友領到屬于自已的工資和資金后,個個笑逐顏開。(1月19日《三秦都市報》)
近些年,時常有類似的新聞曝出來,現場的現金從幾百萬到幾千萬甚至上億元不等。由于建筑行業的特殊性,工程款結算通常是根據工程進度階段性地發放,所以,平時只拿部分報酬或生活費,到某個結點一次性結算大量報酬的現象并不鮮見。但是,在結算的方式上我們發現,不少建筑類企業常常選擇現金結算的方式,而不是像更多的企業通常所做的那樣,采用銀行轉賬的方式。
是這些建筑類企業偏愛現金結算方式嗎?恐怕不是。因為,這類企業在給自己的管理人員、行政人員發放工資、獎金、福利時,使用的基本都是銀行轉賬方式。而且,對于企業來說,銀行轉賬明顯要比發放現金更省事,也更安全。是農民工群體偏愛現金結算方式嗎?曾經是,但現在則未必。因為,一是如今農村并不缺少金融機構,各級政府針對農民的各種補貼也大都采用銀行轉賬的方式進行發放,農民工對此早已習慣;二是接下來的返鄉路上,攜帶大量現金不僅不便還有風險,很多人領完報酬可能轉頭就奔銀行存錢去了。
從銀行來,再迅速地回到銀行去,銀行不得不準備大量的現金,農民工也不得不跑去銀行去排很長時間的隊,從社會效率的角度來看,這種方式也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至于報酬如果打到卡里,回鄉后異地取款會收取數目可觀的手續費的問題,如今也不必再擔心了。因為,根據央行的要求,從去年12月1日起,同行異地取款就已經取消了手續費。
那么,既然發放現金給農民工帶不來什么明顯好處,甚至還會增加他們面臨的風險,為什么一些建筑類企業還是如此青睞現金發放方式呢?其實,他們不是青睞現金方式,而是青睞一大堆現金的方式,換句話說,他們要的就是把現金堆積成山的效果。
現金堆積如山,會讓人產生什么奇妙的感覺嗎?當然會的。因為,即使是從網上看到鈔票如山的照片,就已經足以讓很多人好奇或者激動不已了。不過,這些企業的目的顯然不在這里。他們這么做,追求的其實是一種轟動效應,是希望借此機會宣傳一下自己,展示自己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形象,也趁機讓自己的名氣更大一些。這一點,從堆積如山的現金背后寫滿了宣傳性語句的背景板上即可看出。在這里,無論是堆積如山的現金,還是排隊領取現金的農民工,都只是企業展現自己的道具和背景而已。
該發的工資就正兒八經地發,這不是做慈善也不是搞施舍,沒必要大張旗鼓,更不應該讓領工資的人給企業做宣傳的道具;怎么樣能給農民工們增加便利就怎么來,怎么樣能讓他們更安全地把辛苦錢帶回家就怎么做——除此之外,都是套路,都是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