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7月19日
星期六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學術越來越八股 大學教師不貧困才怪
時間:2017-02-23 11:16:44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毛壽龍 

    這樣的專業秩序越來越封閉,越來越無趣,課題的管理和競爭也越來越封閉,成果越來越所謂“學術”化。教授自然成了“貧困教授”。而且,貧困教授不僅收入低,在思想上也貧困。

  在微信公眾號上,我看到學者許錫良的一篇文章,標題是《如果再不好好工作,就把你們扔到大學里去當教授》。剛好,最近我和朋友交流時,很自豪地把自己定位為“貧困教授”。不同的是,許錫良說的是事實,我的自我定位卻被認為是自嘲。許錫良覺得是被“扔進大學的”,而我卻滿滿地一副要將“貧困教授”進行到底的姿態。

  許錫良的那篇文章最早發表于2012年,數據來自一位中學校長,說廣東一所中學的一級教師年薪15萬元,高級教師年薪20萬元以上,而且是稅后收入。許錫良曬出自己的工資單,一個月稅后只有3000元左右,還有一些費用要扣除,不是最后落袋的數額。中學校長說要回去給員工講:“如果你們以后不認真工作,就把你們扔到大學里去當教授。”

  許錫良說自己工資只有兩三千元,好像的確比較低,不知道這幾年有沒有增長。很多大學教授的工資不是這個數。北大、清華的二級教授估計年薪四五十萬元沒問題,四級教授估計也有二三十萬元。不過,許錫良的確反映了一部分高校的現實。他認為,擴招讓大學負債沉重,教師待遇越來越低,有行政職務的人控制了資源,有項目的教授大多擔任行政職務。

  不過,我認為,貧困教授不一定是政府政策的結果,而且未必通過政府政策就能解決。

  現在在許多大學,從專業秩序角度來說,越來越封閉。首先,上課沿用教科書的套路,教科書是死的知識,適合于考試,出名詞解釋、選擇題、是非題、簡答題、問答題,都很好,但考完就忘,在實際工作中啥也用不上。很少有人工作了還抱個教科書來查的。

  其次,我所了解的社科類學者的學術貢獻,往往在于各種文獻梳理,然后追求理論框架的優美、精細,現在很多還需要數學模型,加一大堆沒啥關系的面板數據,最后得出一些結論和不痛不癢的政策建議。無論是專著,還是論文,都有其專業格式,越來越八股化,如果不八股化,可能同行評議就已經讓你out了。人員管理也是越來越“工分化”、數字化,工作內容不再重要,學術貢獻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發表在什么刊物上,有幾篇。這有點像過去的生產隊,不看你的產品質量,只看產品數量。

  這樣的專業秩序越來越封閉,越來越無趣,課題的管理和競爭也越來越封閉,成果越來越所謂“學術”化。教授自然成了“貧困教授”。而且,這樣的教授不僅收入低,在思想上也貧困。學術已經變成了發表論文期刊和篇數的計數器,更為良性的評估已不再起作用。

  既然良性的評估不再起作用,學術就不容于市場秩序。在市場秩序中,商學院備受重視,在商學院里,可以學到很多工作所需要的課程。很多學者在商學院反而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所在。通過網絡技術,他們上一次課,錄下來,就可以在網上讓很多人去付費聽課。

  如果學術秩序日益封閉,就成了官僚秩序的一部分:完成工分化的教學和科研工作量;完成政府安排的課題申請,申請到課題比完成課題質量本身還重要;按照行政級別和任務完成量來獲得報酬。在這樣的秩序里,教授當然會很貧困,不僅是收入意義上的,還是“面子”意義上的。話劇《蔣公的面子》講述了當年中央大學的一個傳聞:兼任校長的蔣介石請學者吃飯,學者還有清高的資本,想想要不要去。現在如果蔣公請學者,學者必然趨之若鶩。

  貧困教授要想不貧困,首先要在心靈秩序上讓自己高貴起來。發達的專業秩序,要有高度發達的原始秩序,也要有高度發達的以權利為紐帶的規則,從而形成與政治秩序、政府秩序、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的良好對接。只有這樣,教授才不會在經濟上貧困,從而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