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商業不動產委員會專家顧問
中國步行商業街工作委員會主任
回顧北京商圈的變遷,城市化委員會商業不動產委員會專家顧問、中國步行街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商旅文產業聯盟主任韓健徽說,北京商圈經歷了從“中心三點”到“東拉西扯”、環狀節點、多點多極4個發展階段。上世紀80年代前,北京核心商圈有王府井、西單、前門,它們位于城市的幾何中心,也是傳統商業中心;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城市格局發生變化,以長安街為中心,商圈向東西延伸,出現了國貿、百盛等新商圈;上世紀90年代,城市發展沿環路擴張,在二三環路的交叉節點出現了宣武門、崇文門、城外城等商圈;2000年以后,隨著城市半徑擴大,大型住宅區不斷出現,商圈呈現多點多極特征,新的業態也開始出現,如購物MALL、奧特萊斯等。
城市規模不斷擴大,新業態不斷產生,出現了人口分流、商業分流的態勢。商圈發展出現了功能復合化、街區化、立體化、商旅文產業融合化、生態化、品牌化、智慧化的趨勢,其中生態化指的是各種業態、商業設施結構更趨合理,所謂“無大店不穩,無小店不活”。韓健徽強調,未來商圈轉型應注意協調好幾個關系:其一,集中與分散。既要有集中的核心商圈,也要有遍布社區、街道的便民商業和便民設施;其二,線上與線下。引入互聯網技術,讓購物更便捷,同時引入物流配送體系;其三,高端與大眾。既需要國際化的品牌、時尚,也需要接地氣的服務大眾的體系;其四,地域消費與輻射消費。既要有輻射性強的商圈,也要有服務區域的商圈;其五,綜合與特色。既要有綜合性、一站式的商圈,也要有特色鮮明的商街;其六,兼顧規模與效益。杜絕商圈盲目做大帶來的招商難、同質化等弊端,更重視效益與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