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統籌解決首都重點新城建設中人口問題的提案 第 2018 號 問題: 分析: 綜觀近年來重點新城建設中人口變化歷程,總體而言,首都重點新城建設進程中存在的主要人口問題包括:一是短期內外來人口增長速度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考慮到重點新城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以及區內社會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影響,今后一個時期重點新城內外來人口規模仍然將呈現持續快速增長的態勢。規模越來越大的外來人口群體事實上已經成為重點新城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有悖新城建設的規劃意圖。二是區域人口宏觀調控的體制機制亟待完善。重點新城正處于快速城市化時期,農村人口城市化、外來流動人口和市區轉移人口給重點新城人口總量調控帶來巨大壓力,再加上產業優化和升級急需大量人才引進,迫切需要構建重點新城區域人口宏觀調控體制機制。按現在重點新城的人口增長速度估算,2010年和2020年順義、通州、亦莊人口總量均可能突破原有的人口規劃目標。三是人口吸引、吸收、截流的功能政策明顯缺位。人口過度集中也會加大重點新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壓力,導致投資環境惡化,資金撤離,經濟發展陷入惡性循環。因此,還需要設定相關社會、經濟政策防止人口過度涌入,積極做好對文化素質較低的流動人口截流工作。四是首都新城建設管理協調體制出現了明顯的盲點。由于現有重點新城所在轄區存在著上下不通順、部門間協調難度大的突出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重點新城和中心城之間的功能要素轉換以及人口總量的區域間疏解,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首都人口規劃目標的順利實現,建立健全綜合協調新城建設中重大問題的組織協調體制迫在眉睫。五是區域內部公共資源調整滯后于人口發展變化。由于重點新城人口、社會、經濟、產業發生的急劇變化,原有老城區公共資源過剩,新城區配套設施不齊全,公共服務設施區域內部調整明顯滯后。以行政區劃為主導的公共資源配套體制與區域內部人口流動和分布脫節。 首都重點新城建設不僅對于首都城市規劃目標的實現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關系到新城建設的好壞與快慢以及在首都其他新城的示范作用,而且也事關首都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全局,關系到區域城鄉統籌、縮小城鄉差別以及建設宜居城市目標的實現。 建議: 必須從戰略、全局、操作的高度探索確立重點新城建設進程中人口問題的全新思路。具體建議如下: 第一、盡快建立健全北京市重點新城建設協調領導機構。建議由市領導掛帥,組成發改、規劃、公安、人事、計生、勞動等相關政府部門共同組成的新城建設常設協調領導機構,統一認識與步驟,具體負責研究制定重點新城建設實施規劃及重大方案,尤其是加強對人口規劃目標的研究、規劃、組織與實施,并強化對人口規劃目標執行的評估與監督。建議盡快解決亦莊新城的行政區劃體制管理的問題,突破以往行政區劃管理盲點的瓶頸,重點以解決亦莊新城建設中面臨的各種現實問題。要充分發揮首都規劃委員會宏觀指導的作用,協調中央與地方、市級與區級在重點新城建設中面臨的各種突出的人口問題。 第二、盡快調整及完善重點新城建設人口規劃的多元目標。新城的人口規劃目標應該全面反映新城人口規模、結構與分布的現狀以及變化趨勢,并明確人口規劃多元目標的約束性指標。建議加強對重點新城規劃執行的定期評估以及監督,確定區域人口宏觀調控的長效體制機制,建立健全重點新城與中心區相對不同的分類GDP考核評價體系,并注重過程中的考核評估,避免規劃的隨意調整,以強化規劃的規范性和嚴肅性。 第三、全面建立和健全重點新城建設中的人才吸引、勞動力吸收、人口疏解的長效機制。在與首都相關人才政策銜接的基礎上,人才吸引要重點面對社會經濟發展急需的各種高端人才,并側重吸引京外人才;勞動力吸收要重點面對京內區外以及本區農轉居的技能型勞動力;人口疏解則是重點控制低效部門的外來人口在重點新城內的聚集。 第四、發揮產業調整、升級以及優化的政策優勢。各重點新城要確定產業發展的支柱產業,通過產業功能分解實現對重點新城區域人口調控的預定目標,以避免未來重點新城人口規模的過度膨脹,真正實現企業集群、產業集聚、人口集中、城鎮密集的新城規劃目標。 第五、加強對重點新城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充分利用現階段重點新城建設中基礎設施、土地資源、住宅建設等方面的公共政策制定與實施的良好時機,側重解決好新城區域內就業、教育、住房等生活條件均等化的現實問題,按照新城規劃人口分布的客觀要求適時地調整新城人口空間的再分布,以便達到區域內的人口、產業、資源等要素的優化組合。 第六、積極探索新時期重點新城內的人口居住證管理模式。要構建重點新城以及其他新城人口動態預警機制,從人口規模、結構、分布、人口管理等方面監測人口的動態變化,及時發現影響重點新城建設的重大人口問題,并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來源:北京政協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