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走城鄉一體化發展之路
文/李歆月 黨滌寰 陳瑩瑩
中原大地,春天來了,林網之間鑲嵌著綠色整齊的麥田。高速公路兩旁,高樓大廈和田園風光相映成趣,一派和諧繁榮的景象。
5年來,地處中原的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從產糧大省成為新興工業大省,城市化進程迅速推進,中原城市群生機勃勃。
在中部崛起的進程中,河南省委、省政府結合省情實際,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堅持“加快工業化、城鎮化,推進農業現代化”,河南正在成為全國重要的經濟大省、糧食生產加工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制造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說,河南要抓住機遇,發揮獨特優勢,在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上取得新進展,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上邁出新步伐,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譜寫中原崛起的新篇章。
糧食連年增產、工業加速發展、城市化步伐越來越快……河南的區域競爭力,也正體現在協同發展之中請看一組數據:
2008年,全省經濟總量達到1.84萬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9500多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7300多億元,均居全國第五位。
河南糧食年總產量占全國的十分之一,到2008年,連續3年穩定在500億公斤以上,近年每年調出近150億公斤商品糧和糧食制成品。
2008年,河南煤炭產量2億多噸,居全國第三位。農業機械、電力設備、礦山機械制造進入世界先進行列。鐵路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居全國第一位。
糧食連年增產、工業加速發展、城市化步伐越來越快……河南的區域競爭力,正體現在協同發展之中。 作為全國第一人口大省和農業大省,河南有近7000萬農民,“農民致富問題不解決,河南就難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省委書記徐光春說,河南要走一條不以削弱農業為代價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在河南,全省上下不僅從政策上大力扶持農業發展,而且用工業裝備農業,用科技扶持農業,使全省農業機械化綜合程度達到60%以上,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達到49%。
河南省省長郭庚茂說,糧食生產是河南的優勢,也是河南實現崛起的難點。在推進工業化過程中,河南沒有出現“工業上去、糧食下來”的現象,保持了糧食生產的穩定增長,這一點難能可貴。
河南著手謀劃建設國家糧食戰略工程河南核心區,并利用豐富的農畜產品資源,把食品加工培育成全省第一支柱產業,方便面、速凍食品和火腿腸叫響全國。
發展工業,不忘農業,堅持工業對農業進行反哺、科技對農業全力支撐,讓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為工業夯實基礎,是河南發展最重要的經驗。
以中心城市為驅動,建設中原城市群、發展縣域經濟,城市成為河南區域增長的最大亮點。
近年來,河南制定了中原城市群城鄉統籌改革發展試驗區實施方案,開始建設“鄭汴新區”。以交通建設推進經濟一體化發展,中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網、鄭州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線網納入國家規劃。產業壯大和交通便捷是城市群形成的關鍵,活力十足、聯系緊密的中原城市群提升了河南的區域競爭力。
河南必須有較強的競爭力,省長郭庚茂強調,河南的綜合物質基礎優勢和樞紐地位十分突出,在區域競爭中,河南的資源優勢、成本優勢、市場優勢近年來逐步增強。當前河南把擴大內需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市場優勢更加明顯。
河南發展快,還在于“科教興豫、人才強省”,河南工業的崛起,在于自主創新能力的增強。河南不斷提升教育在全局中的地位,3年內計劃投入100億元,省長郭庚茂強調,河南要把人口變為人力資源優勢,必須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這是加快中原崛起的長遠之計。【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