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必須具備相應的生產力水平。一般來說,創意經濟、創意產業都是在生產力達到一定的程度,尤其是工業化達到相當高的程度之后發生的。當然也有個別的方面也會有新的突破,像尼日利亞的尼萊塢,嚴格說它沒有發展電影工業的技術與設施基礎,但是它還是發展起來了,每年生產2000部影片,盡管水平不高。這種只是特殊情況,不具有普遍性。如果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就發展創意產業創意經濟的話,可能很難延續下來,因為生產力水平太低。按照波特的理論,產業結構有四個發展階段:要素階段、投資驅動階段、創新階段、財富驅動階段。上一個階段是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基礎。我國也是經歷了前兩個階段后進入這個創新創意階段的。比如智利,我國幫助它建了高鐵,但它只能閑置在那里,因為該國好多地方還不通電,太超前了反而閑置。另一個例子,就是我國幫助非洲肯尼亞設計動車,時速設計為120公里,而不是我國高鐵的300-350公里/小時,因為這對于他們的國情和基礎來講是最合理、最經濟的。
其次,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要素是人才。沒有創意者就沒有創意產業,創意經濟時代最重要的要素是人,創意為王。美國的硅谷和中國的中關村已經形成了創意人才的集聚,出現了創意部落。至于我國創意局面的形成,政府的推動是一個主要原因。以前我國好多東西是模仿和山寨來的,而現在,我國的原創越來越多,有的甚至被別國山寨,政府在其中的推動和引導作用不可忽視,畢竟當今世界的創業成功率很低。這里的人才,可以是個體,復合型的人才個體,可以是不同個體組成的創意團隊,還可以是人才集聚形成的創意集群(部落)。我國現在也出現了創意階層,它是在現實的發展中成長起來的。
再次,就當前而言,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一定要與高科技結合,與互聯網結合?;ヂ摼W的意義超過了其他所有新興的產業形態,它解決的是聯通的問題:國際與國內的聯通、各個階層之間的聯通、各個產業之間的聯通,所以它的意義更加重大。從全球發展來看,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出現與融合發展是一個歷史性的轉變。文化創意產業與互聯網密切結合,產生了巨大能量。推動一系列創新成果的不斷涌現。文創產業新形態對互聯網特別是移動網的依賴程度很高,可以說是情有獨鐘。另一方面,政府對創意創新高科技實行了包容的引導政策,大大推動了文化創意產業、創意經濟的發展。
最后,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需要制度改革。對于束縛生產力的一些制度,比如我國民營企業在社會發展中承擔了很大的責任,作出了很大貢獻,但往往在現實中不能完全享受國民待遇,對于這些滯后的制度,我們必須要通過改革來進一步解放生產力,釋放其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