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到有人抱怨世態炎涼,人心冷漠,但其實,這個世界并沒有你想象得那么糟。人生,總有一些不期而遇的溫暖,讓人瞬間感動。南京地鐵早高峰,一群農民工師傅看著一班班列車駛離,卻遲遲不愿上車。問了以后才知道,不肯上車的原因是他們怕自己隨身攜帶的行李影響到其他乘客,還說:年輕人上班要趕時間,讓他們先走,我們不趕時間。于是,足足等了2個小時,他們才搭上了列車(據10月6日《央視財經》)。
地鐵里有很多空位。一位農民工師傅身上滿是泥土,怕弄臟座椅,他坐在了自己的安全帽上。一對農民工夫婦剛從工地回來,兩人鞋上沾滿了泥土。丈夫脫下鞋光著腳走進便利店買東西,妻子則站在門口等待,不時向里張望。下雨了,環衛工人沒地方避雨。路過的開車小伙看見后,主動邀請他上車避雨。環衛工人怕自己弄臟他的車,也擔心自己的工具被人拿走,婉拒上車。后來,小伙和他一起坐在后備箱避雨。這都是過去一段時間,網友用手機記錄普通人的點滴瞬間,類似這樣讓人心疼的感動還有很多。沒有人知道他們姓什么?叫什么名字,更不知道他們都來自何方,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農民工”。
他們沒有光鮮的服飾和值得炫耀的文憑,他們在城里甚至沒有一處像樣的家,從事著讓很多城里人不愿甚至不屑的臟重累工作,更拿著低微的工資甚至無法享受最基本的退休待遇,然就是他們在城市一座座高樓拔地建起的同時,更為城市的光鮮乃至居民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奴仆”一樣的服務,他們再將所有的光鮮舒適留給城市居民的同時,卻又擔心因自己的一身泥土影響別人或由自己的出行妨礙別人,而盡可能把自己的行為約束到極限,他們這種滲入骨髓的樸實與忠厚,他們這種完全將別人感受作為自己行為規范的善良心態,在溫暖和感染我們社會的同時,更比任何明星大咖們精彩演技和任何官員的“親民秀”都足以讓人感動和產生心靈震撼。
事實上,主動避開上班高峰而把“空位”留給上班一族的那幾位農民工,他們既更需要趕時間也完全有和其他乘客一樣乘坐地鐵的平等權利,他們之所以選擇暫時不走,就是想把便利留給別人;同樣,那位在公交車里寧愿有位置不坐而坐在自己安全帽上的農民工兄弟,他更有權利享受舒適的座位,之所以畏縮在車門一角,就是怕自己身上的泥土弄臟座位而影響其他乘客乘坐,而那兩位到便利店購物的農民工夫婦,那位跪在地上取款的兄弟,那位上公交車前把鞋底上泥土蹭了又蹭還不愿在車里多踩一腳的農民工大哥,他們并非不愿接受平等服務的權利,而是出于內心的善良而甘愿放棄本該擁有的“公平”,正如有網友感動之余所表述的那樣,善良與學歷、職業、年齡、身份無關,他們衣服雖然是臟的,但心卻是干凈的,身體跪下去了,人格卻高大起來。
農民工用樸實和善良感染別人,同樣,城市的很多普通人也在用自己的點滴善舉感動著面前的社會,那位開車的小伙把后備箱蓋掀起,和環衛工一起坐在后備箱里避雨,那位背著沉甸甸書包的男孩,把一輛輛倒地的共享單車扶起來;那位冒著生命危險沖到路中間一把抱起即將被撞小男孩的交警,以及那位在失控車輛即將撞到兩個孩童的一瞬間,一個漂亮“后空翻”將兩個孩子拖離死神的修車小哥,尤其是那位給執勤武警戰士雨中撐傘的家長,既有對武警戰士的敬重,更有長輩對于孩子那份濃濃的關愛。這一幕幕和一個個瞬間的感動,匯聚成我們社會普通人特有的表達方式,凝聚成一幅幅感天動地的市井溫情,盡管我們都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恰恰是這些“路人甲”“路人乙”和千千萬萬農民工的最樸實和善良之舉,融匯成一曲蕩氣回腸的文明贊歌。
來自普通人的感動沒有造作,來自農民工的善良更沒有“秀”的虛假,因為樸實而讓人感動,更因為真誠足以令人震撼。不要再抱怨什么世態炎涼,人心冷漠,只要自己心熱,就沒有世態炎涼,只要每個人都能釋放出一份善良,我們面前就是一個有溫度的社會,無論城里人還是來自鄉下的農民工,也無論富商權貴,還是居無定所的流浪漢,素質面前不需要任何修飾,在乎和尊重別人的感受而約束自己,其實就是最規范的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