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2-26 09:27:27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謝偉鋒
春運途中,坐在駛向家的方向的火車車廂里,泡上一杯暖人的熱水,和天南地北的旅人們閑聊,不失為“小確幸”。然而,手中這杯熱水是平常不過,但有人是否會想起那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列車停穩,旅客從車門打開的一側魚貫進出,在車廂的另一側,不為人所知的工作同時進行——身著工作服的列車上水工們箭步上前,將一根水管插入了面前的車廂注水口,然后迅速打開了水閥門。這個程序剛做完,又疾步向下一個車廂奔去插管、開閥……幾個動作下來,往往要來回幾百米。工作看起來不復雜,但需要在短短的停車幾分鐘之內全部完成上水,跑步前進是常態,濺落一身也是難免。春運正值寒冬,幾趟下來,上水工已是“里面一身汗,外面一層冰”。
“點點水花送溫情,潺潺清泉潤客心”。人在旅途,喝熱水、吃泡面、抹把臉,這些都是“規定動作”,哪樣都離不開水。春運期間,車廂人流量直線上升,對于水的需求量,更是呈現正比增長。默默地為列車備足水源,讓旅客們舒適出行,列車上水工們用自己“負重前行”,換來春運旅途的“歲月靜好”。
擁擠不堪的環境,氣溫難聞的車廂,一票難求的焦慮,這些都已成為春運的“過去式”。鐵路正努力解決著運力發展不充分、不均勻的問題。春運的新常態下,人們從“走得了”轉變為“走得好”——順應民意的互聯網點餐、靈活機動的接續換乘、說走就走的手機APP購票、現代氣息的刷臉進站等一系列的便民新舉措,鐵路不斷在提升服務質量??萍己驼叩摹半p輪驅動”,使得一個個“禮包”被打開,讓旅客擁有獲得感。試想,方方面面都已經“高大上”,如果旅客打開車廂里的水龍頭,卻發現沒有水喝,又會作何感想?
一根短板,決定著整個木桶的容量,哪怕是一杯水的衡量標準。須知,旅客的感知,既來自“高鐵總里程已達2.5萬公里”這樣的宏觀敘事,也來自于一節車廂里的細微服務。他們之所以把手中一杯熱水當成習以為常,是生活習性不因位置遷移而改變。如果發生改變,口渴了不喝水,臉臟了不擦拭,就不是講究,而是將就。那可就算是服務缺位了。
一杯水亦能折射出春運服務的光芒。2018年,鐵路總公司提出“平安春運、有序春運、溫馨春運,讓旅客體驗更美好”的春運理念。鐵路首次將“體驗”寫進工作理念中,標志著鐵路春運就此邁入新時代。春運的溫馨回家路上,一杯熱水帶來的體驗,看似點點滴滴,實則抵達人心。紓解口舌的焦渴,洗去旅途的風塵,讓旅客坐在溫暖車廂就能享受服務,這些習以為常,被列車上水工們握在手中、扛在肩上。春運期間,提供服務、做出奉獻的又何止是上水工——駕駛列車的火車司機、遞出車票的售票員、面帶微笑的車站工作人員,春運里無數的鐵路堅守者,他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