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6-25 11:34:20
來源:東方網 作者:王甄言
近日有安徽合肥市民反映,部分公辦幼兒園存在開辦“親子班”、變相“兜售”入園“優先權”的現象。記者前往安徽省水利廳機關幼兒園和安徽省直機關第三幼兒園暗訪發現,兩所公辦幼兒園均有招收“親子班”學生,用以“預定”直升幼兒園小班名額的情況,收取費用數千元一學期。(6月22日新華社)
機關公辦幼兒園本身就是教育不公平的痛點,還以辦“親子班”的名義捆綁入園名額和機會,再次戳痛教育公平。
早在2012年,廣州市就開始取消機關幼兒園,面向社會招生。此舉受到了社會輿論一致好評。時至今日,還有一些地方的機關幼兒園只對內招生,或者優先滿足機關干部的幼兒,只有多余了名額才向社會招生,還要憑關系,或者以辦“親子班”等名義收“借讀費”,等于把學位當成了待價而沽的市場資源,普能民眾心理當然覺得不平衡了。
孩子出后以后,不論是干部家庭幼兒,還是平民家庭幼兒,都是平等的,尤其受教育包括上幼兒園、升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機會是平等的,誰也不能認為設定一個規則,優先滿足機關干部的幼兒,平民的幼兒次之。
這種優先機關干部的幼兒園,就好比“讓領導先走”一樣,屬于一種特權,既破壞教育公平,也侵蝕社會公平,與公平教育要求格格不入。尤其這種現象出現在“某廳機關幼兒園”和“某省直機關幼兒園”就更加刺痛人心。難道這么嚴重的問題還不足以讓某些人清醒嗎?
也許有的人已經習慣了享受特權,不愿意放棄,或者無法平息“內怨”,影響機關干部人心穩定,對機關幼兒園的種種問題視而不見。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種紅薯。機關幼兒園這么小的事都解決不了,還怎么解決棘手的政治、經濟問題?顯然,不是解決不了,而是怕得罪人,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做官”原則,得過且過。
或許因為機關幼兒園也披上了特權色彩,或者干脆得到了某種默許,于是變本加厲,從優先滿足機關干部幼兒園瘋狂到辦“親子班”變相“兜售”入園“優先權”,把原本應該向社會公開招生的教育機會變成了牟利工具。
相信,也只有受權力庇護的公辦幼兒園才敢這么做。因為,一旦出了事,權力可以出面解決,大不了“下不違例”,違規成本等于零,而利益那么大,牟利方式這么簡單,憑什么不干呢?
機關幼兒園的“老問題”沒有解決,新問題又冒出來了,被媒體曝光了,但愿能夠把新老問題一同解決了,一方面既禁止機關公辦幼兒園優先滿足干部幼兒,敞開大門向社會招生,另一方面嚴懲以辦“親子班”的名義捆綁入園“優先權”,否則,貧窮則上不了公辦幼兒園,教育公平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