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7月23日
星期三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四部門:建設森林康養基地不能大拆大建、重復建設
時間:2019-03-13 11:26: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網站消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民政部等四部門近日印發關于促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意見明確,到2022年,建成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產業布局較為合理的區域性森林康養服務體系,建設國家森林康養基地300處,建立森林康養骨干人才隊伍。

  意見提到,促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要堅持生態優化,協調發展。嚴格執行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強化林地用途和森林主導功能管制,在嚴格保護的前提下,統籌考慮森林生態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科學確定康養利用方式和強度,實現生態得保護、康養得發展。要堅持科學開發,集約利用。充分利用和發揮現有設施功能,適當填平補齊,不搞大拆大建,不搞重復建設,不搞脫離實際需要的超標準建設,避免急功近利、盲目發展,實現規模適度、物盡其用。

  意見明確了發展目標:培育一批功能顯著、設施齊備、特色突出、服務優良的森林康養基地,構建產品豐富、標準完善、管理有序、融合發展的森林康養服務體系。到2022年,建成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產業布局較為合理的區域性森林康養服務體系,建設國家森林康養基地300處,建立森林康養骨干人才隊伍。到2035年,建成覆蓋全國的森林康養服務體系,建設國家森林康養基地1200處,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森林康養專業人才隊伍。到2050年,森林康養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森林康養理念深入人心,人民群眾享有更加充分的森林康養服務。

  意見明確了六項主要任務:一是優化森林康養環境。遵循森林生態系統健康理念,科學開展森林撫育、林相改造和景觀提升,豐富植被的種類、色彩、層次和季相。結合功能布局,有針對性地營造、補植具有康養功能的樹種、花卉等植物。著力打造生態優良、林相優美、景致宜人、功效明顯的森林康養環境。

  二是完善森林康養基礎設施。依托已有林間步道、護林防火道和生產性道路建設康養步道和導引系統等基礎設施,充分利用現有房舍和建設用地,建設森林康復中心、森林療養場所、森林浴、森林氧吧等服務設施,做好公共設施無障礙建設和改造。爭取相關部門支持,將森林康養公共基礎、健康養老等設施建設納入當地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三是豐富森林康養產品。以滿足多層次市場需求為導向,著力開展保健養生、康復療養、健康養老、休閑游憩等森林康養服務。積極發展森林浴、森林食療、藥療等服務項目。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大力開發中醫藥與森林康養服務相結合的產品。推動藥用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繁育及利用。加強森林康養食材、中藥材種植培育,森林食品、飲品、保健品等研發、加工和銷售。依托森林生態標志產品建設工程,培育一批特色鮮明的優質森林康養品牌。

  四是建設森林康養基地。依據林業、健康、衛生、養老等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建立健全森林康養基地建設標準,推進森林康養基地建設。基地建設要選址科學安全、功能分區合理、建設內容完整、特色優勢突出。按照“環境優良、服務優質、管理完善、特色鮮明、效益明顯”的要求,創建一批國家級和省級森林康養基地,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建立森林康養基地質量評價和動態管理制度。

  五是繁榮森林康養文化。積極推進森林康養文化體系建設,深入挖掘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森林文化、花卉文化、膳食文化、民俗文化以及鄉土文化。鼓勵創作森林康養文學、書法、攝影、音樂、影視等文化產品。強化自然教育,提高公眾對森林康養功能的全面認識。推廣森林康養文化,倡導健康生活理念。

  六是提高森林康養服務水平。完善服務標準和技術規范,加強標準實施和監督管理。引進先進經營理念,探索運用連鎖式、托管式、共享式、職業經理制等現代經營管理模式,提升運營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強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提高服務品質。開展森林康養環境監測,實時發布生態及服務數據。加強安全防護和引導,強化應急處置,確保安全運營。

  保障措施方面,意見提到,要加強組織指導,規范森林康養市場行為,推進誠信體系建設。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方式支持引導經營主體投資發展森林康養產業,探索建立政府引導基金,以融資擔保、貸款貼息、項目獎補等方式,大力培育森林康養龍頭企業,鼓勵貧困地區發展森林康養產業。要拓寬投融資渠道,積極爭取和協調開發性政策性金融及有關商業金融機構長周期低成本資金支持。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