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4-15 15:59:45
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北夢原
上周,在北京東長安街經營了27年的老牌百貨商場——賽特購物中心傳出即將閉店改造的消息,引發社會各界關注。對于未來改造走向,賽特方面并未透露更多信息。但據媒體報道,有商場負責人透露,賽特并不是升級改造,而是正式閉店。
作為北京最早的高端商場,1992年開業的賽特購物中心可謂是一個時代符號,曾在北京商界創下很多個“第一”:自動滾梯最多、員工學歷條件最高,同時也是首家將奢侈品牌帶入北京的高端精品百貨商場。
賽特購物中心開業后的十余年間,一直人氣火爆,吸引了不少高端消費人群。但近年來,賽特的吸引力快速下降。
盡管名為購物中心,但賽特一直保持著傳統的百貨業態。從商場布局來看,賽特購物中心為典型的傳統商場,沒有餐飲和娛樂區,品牌也缺乏時尚度,只有商品價格依舊保持堅挺。用消費者的話來說,“逛累了連個可以坐下來休息的地方都沒有”。一位接近賽特的人士表示,由于管理落后、經營不善,缺乏創新性,因此無法盈利,關閉是必然的。
從昔日的高大上到如今的門前冷落甚至閉店停業,不僅是賽特,不少歷史業績驕人的老牌百貨如今都面臨著各種困頓。2016年10月,百盛購物中心太陽宮店關閉;2016年11月,華堂商場十里堡店停止營業;2018年1月,位于北四環亞運村商圈的北辰購物中心關門……據媒體統計,從2016年10月至今,僅北京宣布關閉或改造的老牌百貨商場就有7家。
傳統百貨的衰落與其自身商業模式有關。一直以來,國內百貨業主要依賴聯營模式,全行業自營比例不超過5%。業內普遍認為,這一經營模式導致百貨店喪失了商品的經營能力,喪失了對品牌的控制能力,也喪失了對市場和商品的理解能力。此外,新業態的分流、消費者消費行為轉變等因素也進一步加劇了百貨業的衰落。
對于行業而言,只有轉型突圍,尋找新的商業模式,重構和創造出新的消費價值,才是傳統百貨的唯一出路。
近年來,傳統百貨紛紛加快轉型突圍的步伐。梳理各大百貨品牌的轉型動作,當前百貨業突圍的主要方向包括:改變以品牌購物為主的傳統布局,增加餐飲、娛樂等業態以增強消費體驗;主動“觸網”,線下與線上積極互動融合,推進全渠道建設;拓展自采自營業務,打造自有品牌,提升行業運營能力,形成差異化經營。
盡管百貨業的轉型仍處于探索之中,但從數據來看,傳統百貨的努力和嘗試并非一無所獲。2018年,王府井百貨集團利潤達到近五年的新高,之前接連關店的百盛扭虧為盈后繼續向好,銀泰百貨銀泰同店銷售額增長18%,達10年最高增幅……
從去年的行業數據來看,一些積極謀求轉型升級的實力型百貨業績已經顯示出現可喜的變化。由此看,傳統百貨煥發新生并非不可能。正如有評論所言,沒有一種商業模式能長盛不衰,唯有不斷適應市場變化才是長久之道,在這條轉型路上,百貨企業變革的速度和決心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