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很遺憾,地方政府天天在限購、限售,今天限這個圈,明天限那個圈。但管長遠的供應體系是什么?根本不清楚。這意味著政府始終在被動調整,沒有主動規劃發展。所以,要根據城市所處的不同位置來決定長遠的住房政策,變被動調控為主動管理,這才能穩預期。”在日前舉辦的第二屆中國上市房企百強峰會上,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原主任、城市化委員會專家委員秦虹如此表示。
秦虹現在的身份是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她表示,穩地價是前提,穩房價是結果,穩預期是根本。
今年1~4月,整個房地產市場出現了一個“小陽春”,部分城市的土地市場開始活躍起來。據克而瑞,前4個月,一些城市土地溢價率開始上升,從10%、30%、50%到100%,溢價率超過60%的項目有明顯上升。
在秦虹看來,“房住不炒”是對房地產行業全產業鏈的要求,而不僅僅是對買房者。因城施策是指各地政策可以有選擇,但是目標不能變,即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
秦虹認為,穩地價是前提,地價影響預期,也是房價的一個決定性因素。
“我們在北京十幾年前買的房子5000元一平方米,到了現在50000元一平方米,漲了10倍。但我們買到房子的第二天就在貶值,漲的就是地價,我們所謂的房價從5000元到50000元,其實漲的還是地價。”
而穩房價是結果,穩預期是根本。“只有預期穩定,我們才能夠進行理性消費,或者理性投資。因城施策,‘策’可以各個城市來選,但目標是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