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以來,全國各地掀起了鄉村振興的熱潮,6月1日,《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署名文章《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文章強調,鄉村振興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
鄉村振興戰略是全面激活農村發展新活力的重大行動,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當鄉村振興遇到新型城鎮化,該如何處理這兩者間的關系?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推進新型城鎮化既不是對立的關系,也并非在側重點上有所不同,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關系?!惫P者以為,新型城鎮化是要讓城市建設得更像城市,要讓鄉村建設得更像鄉村,其關鍵是以人為本。也就是說,鄉村振興是要人才的振興,新型城鎮化是要人的城鎮化,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應雙輪驅動,不可偏廢。
國家一直強調城市要反哺農村、工業要反哺農業,這和鄉村振興是一脈相承的。在這個過程中,除了需要國家加大投入力度,更重要的是要有“人才下鄉”,城鄉要素要自由流動。
5月5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發布,首次明確提出,到2022年,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
這是我國首次明確打通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制度性通道的時間表,當下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的雙輪驅動,盤活農村沉睡的資源,優化資源在城鄉間的配置結構,提升資源在城鄉間的配置效率意義重大。這就要求加快市場在要素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城鄉間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信息雙向流動的良性循環,用市場化的方式提升各類要素的配置效率,釋放新的增長動能,將有利于加快推進農民工市民化,加快農村土地的相關改革進程。
鄉村振興與城鎮化協調發展離不開智囊團、離不開專家的指導。這個初夏,“院士專家走進運城、永濟”為“雙輪驅動”建言獻策:一是要增強城鎮地區對鄉村的帶動示范和輻射作用,形成美麗鄉村與現代城鎮各具特色、交相輝映的城鄉發展態勢,在城鎮化進程中,要建成美麗、宜居、富裕的鄉村;二是推進城鄉統一規劃,要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資源環境保護這些領域統一規劃,進一步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形成城鄉產業發展互補、基礎設施互聯、公共服務均等、資源能源共享、生態環境互促的格局;三是要完善城鄉融合發展的政策體系,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重塑城鄉關系,特別要向改革要動力,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之間的雙向流動、平等交換,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鄉村振興是城鎮化之基石,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里面會有許多陣痛,甚至要經歷幾代人的努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那樣:城鎮化進程中農村也不能衰落,要相得益彰,相輔相成。同時告誡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不能忘記農民、不能淡漠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