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口本雖然很薄,卻總是顯得分量很重。因為很多人把這個小本子的變化,看作城市發展與管理智慧的一個重要體現。 在6月17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持有〈上海市居住證〉人員申辦本市常住戶口試行辦法》的實施細則,這意味著上海新一輪戶籍制度改革即將正式實施。 其實,自從今年2月戶籍新政一出,就立即引來了坊間熱議。很多人注意到,上海是在金融危機影響持續深入,各國保護主義思潮抬頭的大背景下,主動松動“入滬”大門的。同樣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上海為何仍然堅定推動戶籍改革呢? 應該看到,在其背后是開放的發展智慧,而核心內涵是發展的眼光是否真正投向長遠。 金融危機面前,是不是應該把一些長期的建設使命先暫時放一放,集中精力應對最緊急的事?持這種觀點者或許不在少數。其實,越是在危機之時,越是要講科學發展,既要做救急的事,更要花精力來思考長遠。 上海未來發展最大的瓶頸是什么?答案還是人才。因為上海沒有特別的資源,只有依靠人才。而在經濟發展越來越依賴人才、人才爭奪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要留住和吸引更多高素質人才,松動戶籍是關鍵之一。 客觀上看,上海大規模引進人才的需要和人口的老齡化,是推動上海放松戶口制度的一個關鍵因素。未來很多年,上海在加快建設“四個中心”和國際化大都市進程中,急需大量高層次緊缺人才。而目前的狀況是,上海人才總量不足,高端人才聚集不夠,制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城市競爭力提高。 在全球經濟同此涼熱之際,上海不僅沒有在公平就業方面設置障礙,反而適時實施戶籍新政,體現的是一種發展智慧與開放心態。當下建立居住證與戶籍的銜接機制,無疑會為上海引來更多的“鳳凰”,帶來發展的后勁。 但同時也要看到,在我國,特大型城市戶籍改革沒有先例可循。在現階段,上海不可能一步到位、全面放松或取消戶籍制度。而讓符合所設條件的優秀人才優先“入圍”,并按照先來后到的順序排隊輪候的做法,或許是當下的最優選擇,從中體現的是透明的管理智慧。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戶籍制度改革涉及到每個公民的切身利益,是大勢所趨。然而,也要看到,對于如此重大的改革,我們應本著實事求是和合乎國情市情的原則循序漸進。我國城鄉二元結構差距較大,一旦特大型城市戶籍全面放開,恐怕難以承受大量涌入的人流。 上海戶籍新政給出了明確的“入滬”標準,給了人才對于未來的穩定的明確的預期,有利于人們通過合理合法的努力,去為自己和社會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從這個意義上說,上海的戶籍管理正在向更科學、公平、透明和人性化的方向邁進,而這也是世界各國的成功管理方式。 也許,戶籍制度改革注定是艱難的,而上海的戶籍新政只是其中的一小步。在短期內,符合標準的“入滬”人士數量,也不會如想象的多。但在這方面的持續探索,體現了開放的發展智慧和透明的管理智慧,更關鍵的是表明了上海“筑巢引鳳”的基本人才態度。其對這座城市發展的深遠影響,將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體現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