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7月18日
星期五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粵東西北地區城鎮化率偏低 分別為57.71%、37.67%、44.29%
時間:2019-08-12 11:11:36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陳鴻宇 

  珠三角和粵東西北地區間城鎮化水平的顯著差距,是我省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的主要體現。根據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的比例統計,截至2010年底全省城鎮化率為66.2%,珠三角城鎮化率達82.72%,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的城鎮化率僅分別為57.71%、37.67%、44.29%。為解決我省粵東西北城鎮化水平偏低問題,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決定》提出,要通過做大做強粵東西北各地級市中心城區,加快城鎮化進程,打造區域發展的增長極。

  以2010年我省常住人口10440.94萬人計算,假定“十二五”期間常住人口恒定,2015年全省城鎮人口將由2010年的6911.90萬人增加到7308.69萬人,凈增396.79萬人。根據中國社科院課題組的測算,解決一位農民成為“市民”的“成本”至少需10萬元,全省共需支出3967.9億元。其中粵東西北地區的城鎮人口將凈增119萬人,“城鎮化成本”約1190億元。以上數據僅僅是靜態的推算,實際發生的“城鎮化成本”將大大超過以上的推算。問題的根源在于,根深蒂固的傳統的“城鎮化”理念以及矗立其上的“城鎮化”體制(包括按照城鎮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來核算“城鎮化率”的統計考核機制、戶籍管理等城鄉治理制度等)已成為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基石。認清“傳統城鎮化”的利弊得失,準確理解“新型城鎮化”的科學內涵和根本要求,才能從加快我省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實現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大布局中,確定粵東西北地區積極穩妥地推進新型城鎮化的目標和實現路徑。從我省的實際情況出發,積極穩妥地推進粵東西北地區的新型城鎮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按照“人的城鎮化”要求,對“城鎮化”重新定義,并調整“城鎮化率”的統計口徑

  新型城鎮化是指工業化成熟期和后工業社會的現代城市生活方式的普遍化,是“人的城鎮化”。人的城鎮化的“人”,不單是指有戶籍的本地“市民”,也不單是指居住在城區從事非農產業的“城里人”,而是指全體在廣東常住的公民,都能夠享有現代城市生活的權利。應該果斷摒棄現行的“城鎮化率”的統計方法,打破城鎮鄉村之間、本地外地戶籍之間的界限,立足于當地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實際生活質量,確定城鄉一體的、覆蓋全體常住人口的城鎮化標準。通過對“城鎮化”重新定義,將城鎮化的重點放在消解城鄉之間和城市內部二元結構、整體提高城鄉居民生活質量上來,較大幅度地改善和提升外來常住人口和本地農村人口、低收入人口的就業、勞動報酬、住房、子女教育的水平。

  將全省城鎮化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粵東西北地區

  目前珠三角已經進入工業化成熟期和后工業化時期,城鎮化率已經達到發達國家公認的城鎮化率的極限,只有有效地提升粵東西北地區的城鎮化率,才能確保全省“十二五”期間城鎮化目標的實現。因此,要將全省城鎮化的重心轉移到粵東西北地區。建議統籌全省資源,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對粵東西北地區城鎮化的扶持:一是對交通、能源和生活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特別是加大對粵東西北各縣(市)的縣道、鄉道建設的補貼比例;二是加大對粵東西北地區“底線民生”和“基本民生”的省級財政扶持比例,以加快全省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步伐;三是進一步落實珠三角對粵東西北欠發達市縣的對口幫扶措施,進一步加大產業轉移、勞動力轉移的力度。通過以上舉措,為粵東西北地區創造有效吸聚人口和產業的宜業宜居環境,以解決長期以來城鎮化動力嚴重不足的問題。

  因地制宜,“產園城”一體推進粵東西北各地級市主城區的擴容提質

  地級市主城區的“擴容”僅僅是形式,“提質”才是實質。要通過主城區的擴容,來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城鎮化的質量、民生保障的質量、生態環境的質量、輻射帶動周邊城鄉的質量。主城區通過建造新區來“擴容”,應努力實現產業、園區、城市三者的有機融合,做到既有產業支撐,有園區集聚,又能夠形成比較發達的城鎮。這就需要統籌園區規劃,將企業選址、新型城鎮化、解決“三農”問題和環境保護有機結合起來。在園區建設中把優質的公共服務資源同步配置到園區里面來,在產業集聚的同時吸聚人口,包括吸聚被征用土地上的農民,以發展粵東西北地區比較薄弱的城市服務業。另一方面,還要兼顧好新城建設和舊城再造之間的關系,有序地引導已經過于擁擠密集的舊城人口有序向新城遷移,也要努力為舊城區的市民保留和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使新城和舊城都具有同樣的宜居宜業環境,都具有自我發展的活力。那種“喜新厭舊”的觀念,甚至“建新棄舊”,導致舊城區嚴重衰敗的做法,都是必須糾正的。

  重心下移,多種路徑推進粵東西北地區縣、鎮兩級的城鎮化,將城鄉一體發展作為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內容

  農民是城鎮化的主體,要把善待農村和農民作為新型城鎮化的基點。對于粵東西北各市來說,地級市的主城區需要擴容提質,縣城和鎮區也需要擴容提質,有條件的鄉村也可以就地發展為小村鎮。這樣才能消化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使農民在當地村落和小村鎮就能享有現代城市生活方式,以減輕珠三角核心城市和地級市的壓力。因此,鄰近市、縣主城區周邊的鎮、村,可采取分散的“內含”城鎮化方式。即從現有的城鄉二元結構的實際出發,通過迅速改善主城區周邊的交通條件,構筑涵蓋周邊鎮、村的半小時/1小時生活圈,在不改變農村社區布局和城鎮形態的前提下,讓周邊城鎮和農村居民不離開鎮、村,不改變身份,不重新就業,也能共享主城區的各項公共服務。對于經濟欠發達的粵東西北地區而言,此種“內含式”的擴容提質可能成本更低,更受農民歡迎,也更易于推進。

  作者系廣東省政府參事、中共廣東省委黨校教授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