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0-18 13:16:17
來源:紅網 作者: 默城
10月7日對外開放的重慶大學博物館展出了大量文物,然而近日,一篇來自收藏界觀眾的文章《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引發文博界巨大反響,該報道稱“吳應騎教授捐給重慶大學的,竟然是幾百件贗品,而重大耗資數百萬建立的,居然是一座贗品博物館? ”
一位曾供職于國內知名博物館的文物專家表示,從這些公布的藏品看,“絕大多數已經是假冒到荒唐的地步。”重慶市文物局博物館處一位工作人員上午也表示,重慶大學博物館未在該局報備審批。目前,重慶市文物局已就此事介入調查。重慶大學也表示,高度重視,立即成立專門工作組,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對該情況進行核查,核查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布。
耗資670萬建的博物館,里面竟然裝的全是贗品?這事聽起來就有點不可思議。但現在已經有多個文物專家開始質疑其是贗品,從現實來看,只能說這批文物是贗品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新的問題也來了,如果真的全是贗品,他又是如何逃脫專家學者們的一雙雙慧眼,進而立于博物館之中的?要知道,這批文物的捐贈者,本身就是一個文物專家。而且,他16年捐贈時曾向媒體表示,這些文物都是經過相關專家鑒定的,非常珍貴的文物占到60%以上。我希望重慶大學的博物館能建設成全國高校中一流的博物館。
而且據公開信息顯示,中央美術學院前黨委書記、中國美術家協會雕塑藝委會主任盛楊,北京電影學院文物修復與鑒定專業教授胡德智,中國國家博物館專家喬萬寧等表示吳應騎藏品種類齊全,數量眾多,體系完善,是承載著中華文明的符號,部分藏品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藝術、社會學研究價值,擬捐贈的藏品具有重要的教育和科研價值,對于我國歷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當代大學生和社會公眾歷史文化知識的普及具有重要意義。如果這些文物真的被證明是假的,這些專家豈不是要被打臉?
還有,如果這個博物館真的沒問題,文物都不是贗品,那為什么直到開放都不向重慶市文物局報備審批?而在網絡引發廣泛質疑之后,又匆匆閉館,目前具體閉館原因未知,何時恢復開放也不清楚,這也太蹊蹺了,此事確實需要一個答案。
其實,此事能引發輿論關注和質疑,“耗資670萬可能是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只是表面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公眾其中感受到了一種欺騙,往大了說,也有玷污和踐踏文物之嫌。問題的關鍵不在于這批文物是不是贗品,而是相關方有沒有將這批文物的真實情況公之于眾,進而保證民眾的基本知情權。
也就是說,如果這批文物真的是贗品,或者稱為仿制品,那其實可以一開始就說清楚,也可以送進博物館,只不過需要貼上仿制品的標簽罷了,一樣可以產生一定的教育價值和文化價值。但若把假的說成真的,進而蒙騙和愚弄公眾,那就說不過去了。如果真是這樣,那只能說是部分相關人士為了虛名,或者其他功利性的東西,將事情進行一定夸大,選擇犧牲民眾知情權。但結果只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因為“紙是包不住火的”。
社會希望重慶大學給一個交代,別讓“笑話如何出現”都成為一個謎,那可真的是大笑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