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7月16日
星期三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衛健委職業健康司司長:加強流動人口職業健康保護
時間:2019-12-13 14:06:20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作者:余蕊均 

  健康中國,一個不能少。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就業人口7.76億人,根據抽樣調查結果,約有1200萬家企業存在職業病危害,超過2億勞動者接觸各類職業病危害。

  “現在最嚴重的職業病是塵肺病,而大部分工業化國家已經控制住了,我們還在初級階段,任重道遠。”在12月7日舉行的“第四屆流動人口健康與發展論壇”上,國家衛健委職業健康司司長吳宗之表示,農民工作為流動人口的主體,安全健康問題長期被忽視,要加強流動人口職業健康保護,助力健康中國。

  作為這一輪機構改革中國家衛健委新增的內設機構,職業健康司的主要職責包括“擬訂職業衛生、放射衛生相關政策、標準并組織實施。開展重點職業病監測、專項調查、職業健康風險評估和職業人群健康管理工作。協調開展職業病防治工作。”

  吳宗之表示,新時期要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的觀念,做到最基本的“三有一加強”,即有職業安全健康培訓、勞動合同、工傷保險,同時加強執法監察和救治救濟力度。其中,前者與企業主體責任密切相關,后者則與政府部門、社會力量有關。

  “初級階段”

  日前,人社部和國家衛健委聯合發文,要求開展塵肺病重點行業工傷保險擴面專項行動,塵肺病重點行業職工將全面納入工傷保險。此前,今年7月,衛健委等10部門聯合制定了《塵肺病防治攻堅行動方案》,以加強塵肺病預防控制和塵肺病患者救治救助。

  作為目前我國最嚴重的職業病,塵肺病這道關必須“攻克”。據統計,2010年以來,我國年均報告職業病新病例2.8萬例,截至2018年底,累計報告職業病97.5萬例,其中,職業性塵肺病87.3萬例,約占報告職業病病例總數的90%。

  根據吳宗之提供的數據,這和歐洲國家的職業病病例構成有很大不同:60%為肌肉骨骼系統疾病,14.5%為心理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約占4.9%。

  這并不意味著歐洲不存在塵肺病問題,而是大部分工業化國家已經控制住了。“我們還在初級階段,還是我們的第一要務。”吳宗之說。

  塵肺病如何治?他表示,除了推動用人單位要落實好主體責任外,還要完善基層醫療服務,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支撐網絡,要延伸到鄉鎮村莊。“努力做到地市能診斷,縣市能體檢,鎮一級有康復站,村一級有康復點。”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經濟轉型升級,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廣泛應用,新的職業、工種和勞動方式不斷產生,職業病危害因素更為多樣、復雜。而目前我國《職業病分類和目錄》涉及到十大類132種職業病,和國際標準相比,覆蓋的認定范圍還有一定差距。對此,吳宗之也提到,未來如何推進與國際標準接軌,還需進一步探索。

  以職工健康為中心

  作為流動人口的主體,農民工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但他們的安全健康問題卻長期被忽視。吳宗之概括為“兩高四低”。

  “兩高”,即高危行業,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職業病和工傷事故發生概率高,達到80%以上;“四低”,則指勞動合同率低、參加工傷保險的比例低、職業安全健康培訓低以及賠償救治保障待遇低。

  目前,職業健康保護行動已被納入《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的專項行動,職業健康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保護”理念也在發生轉變。

  吳宗之表示,進入新時期,要從原來工傷事故職業病防治,主要關注藍領、高危行業、高風險的工作,擴展到教師、警察、醫生等,“只要是合法的職業職工都在保護范圍內。”同時,要從原來的以防治職業病為中心,轉變為以職工的健康為中心,包括慢性病管理、精神健康、心理健康等。

  在此過程中,他特別強調,要加強基層監管執法力度。“為什么過去有這么多農民工沒有簽合同,沒有上工傷保險,很大部分是因為我們執法比較弱。工作場所噪音超標、粉塵超標,都說明我們監管力量不足,所以一定要加強基層的監管執法力度。”

  對于未來如何切實有效地保護流動人口特別是農民的職業健康,吳宗之表示,最基本的是要有“三有一加強”:要有職業安全健康培訓,比如就業技能培訓,社區公益性培訓,勞動預備制培訓;要有勞動合同,督促用人單位與農民工依法簽訂并履行勞動合同,依法規范勞務派遣用工行為;要有工傷保險,努力實現用人單位的農民工全部參加工傷保險;同時加強監察和救治救濟力度,落實責任。(實習生劉家琳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