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7月19日
星期六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蔡志洲:調整最終需求優先順序
時間:2011-06-24 09:18:2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079278a30b90ecfd02a14b4ead744cb3.jpg

  改革開放伊始,鄧小平首先以GDP翻兩番為目標,提出了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數量標準。在此之后,中國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保持了長達30年的高速經濟增長,這使中國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F在,從經濟規模上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從發展水平上看,已經由一個貧窮落后的低收入國家發展成為中等收入水平的、在世界上有重大影響力的發展中國家。如果說在此之前,中國在趕超過程中的主要任務是把規模做大,那么從現在起,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則更為重要。而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尤其是改變經濟增長中最終需求的優先順序,對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經濟增長中最終需求的優先順序和矛盾

  對于中國的高速經濟增長,有很多經驗可以總結。從生產領域看,主要通過經濟體制改革(如通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漸進的市場化過程和改善政府宏觀管理)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并合理配置資源;而從需求領域看,就是發展以出口帶動的外向型經濟、增加積累和擴大投資、改善人民生活和消費水平。從投入產出表來考察,國民經濟活動就是通過進口、中間投入及創造增加值,來提供貨幣和服務滿足最終消費、投資和出口的過程。2000—2009年,我國按現價計算的GDP、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和貨物出口總額的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4.9%、11.6%、18.8%和19.1%。而從今年第一季度的數據看,GDP增長率達到了9.7%,出口同比增長26.5%,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6.3%。

  對發展中國家來說,要實現經濟起飛并保持以后的高速發展,增加積累和擴大投資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只有擴大投資,才能實現由簡單再生產向擴大再生產的轉化,實現加速增長。但對于落后的封閉經濟來說,靠自身積累取得超常規發展是很困難的,因此,發展外向型經濟就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在過去20年最終需求增長的優先順序中,外向型經濟是首選;其次是投資,深圳、上海、北京、寧波的發展都是投資驅動的,而不是消費驅動出來的。因此,地方政府尤其是發展較慢的地方的所謂投資沖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從全國的情況看,發達地區的投資沒有降下來,欠發達地區的投資又在上升,這樣,加速的投資擴張會繼續下去。也就是說,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要想繼續保持高增長,只有不斷擴大出口和增加投資在GDP中的份額,而消費的份額會不斷降低。這就意味著,在GDP和最終需求總量增長率不變的情況下,消費增長率是遞減的,經濟增長的最終效率是下降的。

  在改革開放中前期,這樣的模式是必要的。因為中國的起點太低,不經過加速積累擴張和增加投資就不能實現經濟起飛,而外向型經濟發展又是推動中國增長的重要手段。但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經濟總量和對外經濟已經發展到了相當大的規模?!笆晃濉币巹澩瓿蓵r,中國的GDP占全球的比重達到8%以上,出口占全球的比重達到10%以上,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和依賴都在增強。這也是近幾年來,所謂輸入型通貨膨脹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的重要原因。全球危機時,我們采取的是擴大投資的措施來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沖擊,但帶來的負作用是明顯的。即使不發生危機,由于采取的鼓勵出口政策,使我們經常項目下長期存在大額順差,導致外匯儲備大量增加,在國內形成大量外匯占款,在國外則形成大量金融資產,總體經濟風險不斷加大。而很多出口在昨天看來賺了一點小錢,今天看來根本沒有效益甚至是虧本的。中國的出口不能再這樣擴張。

  由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的效率也在降低。在眾多的投資中,有些會形成未來的公共消費(如鐵路建設)和私人消費(如住房),有些改善了當地的環境和生產能力,但也有相當大一部分是重復建設,很可能在將來閑置甚至浪費,如果這種浪費發生(事實上現在已經發生),那么我們今天創造的GDP,在將來看很可能就是無效投入,那樣的增長是沒有意義的。

  消費應該成為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鄧小平提出的GDP翻番的目標,無論從哪個時間段看,都已經提前實現,中國現在的GDP總量已經達到了當年的20倍以上。但人民的一般生活水平和全面小康要求達到的目標仍然有差距。無論從改善人民生活的要求看,還是從經濟增長的要求或建設和諧社會的角度看,都需要居民消費有比較大的提升,環境、資源等方面對發展的約束卻在明顯增強。

  改革開放以來,GDP指標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或主要目標。由于中國人均發展水平仍然不高,同時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適度的經濟增長仍然是需要的。但是從現在的情況看,由于各方面條件的約束以及經濟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我們可以適度放慢經濟增長。我國“十二五”規劃提出年均增長率達到7%,同時還要求居民收入改善不低于經濟增長,這種調整是積極的,同時也對我國經濟發展提出了艱巨的任務。這事實上要求在經濟增長率下調的情況下,居民收入和消費的實際增長仍然保持不變,這就要求我們的經濟發展更加均衡、更有效率。這不是短期宏觀財政和貨幣政策能解決的,而要靠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合理調整收入分配,提高能源、資源的利用效率和加強環境保護等,即轉變我們的經濟發展方式。而從最終需求上看,這就要求我們調整傳統的通過擴大出口、擴大投資來實現規模擴張的做法,結合我們在本世紀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把保持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穩步增長作為更重要的發展目標。從考核指標尤其是地方的考核指標看,對GDP的考核應該更加重視結構改善。從長期看,GDP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是GDP增長的充分必要條件。從最終需求看,經濟增長的優先順序應該掉過來,即消費、投資和出口??己烁骷壵恼?,重點要看是否改善民生,人民收入和消費水平是否提高。有了正確的政策導向,制定政策才會有合理的原則和明顯的方向。從優化的觀點看,就是要以較低的出口、投資和GDP增長率,獲得較高的消費增長率。而我們的制度創新、政府職能的轉變和宏觀調控,尤其是國民經濟核算的發展,也應該服務于這個目標。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