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7月16日
星期三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中國城鎮化率超過60% 如何抓住城鎮化機遇
時間:2020-07-20 14:06:46  來源:小康雜志  作者:林火燦 

    原標題:中國城鎮化率超過60%意味什么?專家:應消除城鄉發展不平衡

  城鎮化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志。2019年末,我國城鎮常住人口84843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60.60%,這是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首次超過60%。

  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穩步推進,發展質量穩步提升,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表現之一。當前,我國城鎮化水平與發達國家仍然有著不小的差距。如何抓住城鎮化帶來的機遇,為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消除城鄉發展不平衡

  過去10年來,我國城鎮化率每年約提升1個百分點。2019年末我國城鎮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首次超過60%,比上年末提高1.02個百分點。

  “從城鎮化率看,我國基本完成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的目標。”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夏丹表示,我國經濟總量增長如巨艦前行,但不同區域發展差異較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突出。城鎮化率穩步提升,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我國縮小城鄉二元分化、破解地區割裂分散取得了長足進步。

  “2010年,我國城鎮化率約為50%。然后我們用了將近10年時間,使城鎮化率邁上了新臺階。”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說,近年來,從農民變市民,既帶動了消費市場空間穩步擴大,推動了消費升級持續加快,也在客觀上推動了商品和服務供給質量和水平穩步提升。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蔡翼飛分析說,從發達國家發展經驗看,城鎮化率超過60%以后,城鎮化速度會出現一定程度放緩,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也將發生一些變化。

  蔡翼飛說,目前,我國城鎮常住人口規模已超過8億,挖掘城鎮人口的消費潛力,將有助于緩解我國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內需與外需、投資與消費等結構性失衡問題。而且,隨著我國城鎮化率超過60%,有必要也有條件下更大力氣去解決城鄉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蔡翼飛表示,當前最大的發展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發展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因此,要通過走“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路子,加快建立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為順利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制度保障。

  專家還表示,城鎮化水平持續提高,會使更多農民通過轉移就業提高收入,通過轉為市民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務,從而使城鎮消費群體不斷擴大、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消費潛力不斷釋放,也會帶來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住宅建設等巨大投資需求,這將為經濟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釋放巨大內需潛力

  盡管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超過60%,但仍遠低于發達國家80%的平均水平。

  “城鎮化是我國最大的內需潛力和發展動能所在,推動城鎮化持續健康發展,對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將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蔡翼飛表示。

  “城鎮化會直接帶來基礎設施投資持續升級。”夏丹說,舊城改造、智慧城市建設將加快;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規模也會不斷擴張;新基建也將進一步提速,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在徐洪才看來,城鎮化率每年繼續提高一個百分點,意味著會有越來越多農民變成市民。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會帶來水、電、氣、交通等基礎設施和醫療、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供給的增加,從而帶動消費需求規模擴大和檔次升級。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教授汪彬表示,隨著新型城鎮化持續推進,一方面,大城市將更具針對性地解決“城市病”問題;圍繞都市圈、城市群互聯互通方面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的投資機會將大量釋放;城市老舊小區改造、智慧城市建設以及商業便利化改造也會帶來巨大投資空間。另一方面,中小城市尤其是縣城補短板的力度也將進一步加大。

  推動農民變市民

  根據世界城鎮化發展普遍規律,我國仍處于城鎮化率30%至70%的快速發展區間。隨著內外部環境和條件的深刻變化,城鎮化必須進入以提升質量為主的轉型發展新階段。

  徐洪才建議,要重點解決好產城融合問題,要通過支持產業高質量發展帶動城鎮化質量提升。這就必須加大對農村轉移人口的勞動技能培訓,使勞動力素質與產業發展水平相匹配,幫助農村勞動力更好地在城市安家落戶。

  徐洪才還建議,在城鎮化過程中,要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使基礎設施水平與產業發展相適應,努力為各類生產要素的適度集中創造便利條件,使產業的集聚效應得到有效釋放。

  夏丹表示,當前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不到45%,這意味著城市中許多人沒有享受到與戶籍綁定的城鎮人口權益。

  “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核心任務。”蔡翼飛建議,當前,一是要進一步放開農業轉移人口落戶限制,盡快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人以上的Ⅰ型大城市和特大超大城市落戶限制,并逐步取消其他城市落戶限制;二是提高進城農業轉移人口的就業能力,提高其融入城市的能力;三是提高進城農業轉移人口的落戶意愿,維護好進城農村貧困人口的權益,消除其后顧之憂。

  蔡翼飛還表示,隨著城鎮化快速推進,一些領域形成了短板弱項,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因此,要注意解決好城鎮建設的投融資機制問題,精準確定投資領域,特別是要確定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影響較大,但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需要政府支持引導的公共領域,加大政府財政資金支持,積極吸引社會資本投入。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