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鄉村承載未來,讓世界回歸鄉村。8月12日,首屆世界鄉村復興大會新聞發布會在山西太原成功舉行。大會組委會主席、本屆大會執行主席、中國生態農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書記劉首文等近40位領導、專家、媒體朋友參加會議。大會名譽主席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鐵軍,美國中美后現代發展研究院、美國國家與人文科學院小約翰·柯布教授,聯合發起人日本島根大學保母武彥教授通過視頻發來賀辭。
世界鄉村復興大會是以研究和探討世界鄉村復興,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為宗旨的非官方國際性機構。首屆大會由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洲有機聯盟聯合指導,中國生態農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中國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中國農業大學、山西農業大學等40多家單位聯合發起。本屆大會旨在探尋疫情背景下的世界鄉村命運與出路。
大會主席、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孝德闡述大會的意義,并強調鄉村有乾坤,事關天下事。
世界鄉村復興大會是以研究和探討世界鄉村復興,促進國際合作與交流為宗旨的非官方國際性機構。大會由中國鄉村發展領域溫鐵軍、張孝德、廖允成、劉首文、胡躍高等專家倡議,聯合美國中美后現代發展研究院創院院長、美國國家與人文科學院院士小約翰•柯布,日本島根大學原副校長保母武彥教授等專家共同發起,大會組委會于2019年4月在山西農業大學正式宣告成立。經過一年多的積極籌備,本屆大會將于2020年9月22日在龍城太原舉辦。
大會名譽主席、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原院長溫鐵軍認為,鄉村具有自然免疫力,是目前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載體。
大會名譽主席小約翰•柯布從美國已經遺憾地失去鄉村繁榮的角度談鄉村復興,并祝愿本屆大會圓滿成功。
聯合發起人、日本島根大學原副校長保母武彥教授認為,疫情結束后,“世界鄉村復興”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共同課題和重要任務!
大會的愿景是讓鄉村承載未來,讓世界回歸鄉村。本屆大會的主題是探討全球疫情背景下世界鄉村命運與出路。本屆大會的使命是以借鑒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尋求戰勝全球新冠疫情的基本道路;以世界文化多元性思維,研究古老鄉村文明的時代價值;以生態文明的時代視野,探索世界鄉村復興的使命與規律;以人與自然和諧的倫理觀,促進世界有機農業和生態鄉村發展;以城鄉融合新思路,創建新時代城鄉共生發展的新模式;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理念,開拓世界多元化鄉村復興之路。
大會聯席主席、山西農業大學黨委書記廖允成誠邀國際國內關心鄉村發展的專家學者和社會力量共同為鄉村復興獻計獻策,貢獻力量!
廖允成強調,首屆大會之所以在中國山西召開,源于山西是中華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中國舊石器與新石器時代原始人類聚居生活之地,是遠古中國神話的故鄉、神農炎帝故里、堯舜禹華夏文明的搖籃。首屆世界鄉村復興大會在山西召開,表達了世界鄉村復興之路、世界生態文明建設之路,需要從古老的農耕文明中汲取智慧,堅定地走向未來的美好愿望與深度認識。大會誠邀國際國內關心鄉村發展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農民和相關社會組織的代表匯聚于中國農耕文明的發祥地——山西,在擁有百年辦學歷史的高等農業學府——山西農業大學,為世界鄉村復興獻計獻策。
大會組委會主席、本屆大會執行主席、中國生態農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書記劉首文強調:堅持文化自信以追求鄉村價值,是大會使命力量之源。
新聞發布會現場,劉首文指出,從歷史看,世界四大古文明均發源于大河流域平原地帶,均形成了文字,這是文明起源的重要特征。其中只有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綿延至今。從社會現實看,貧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痼疾,不僅僅存在于當今世界,更不僅僅存在于中國,但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精準扶貧理念,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因此“世界鄉村復興”的歷史使命天然地、當然地、必然地由我們這一代擔負起來!首屆世界鄉村復興大會的召開,就是我們向全世界發出的倡議、吹響的號角!
他談到,“文化”一詞的概念,就是由我們的祖先首先提出來的。它最早記錄在中國的《周易》中,“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是人類歷史上關于“文化”的第一筆。“文化”就在于通過建筑、音樂、姓氏、鄉音等一個個元素、一個個符號,把個體人團結為社會人,“文化”起到的是凝聚力的作用,它使人類社會更加和諧!
劉首文進一步解釋,“世界鄉村復興大會”所肩負的三大使命:一是堅持文化自信以追求鄉村價值,這是使命力量之源;二是堅持承傳與弘揚傳統文化以重塑新型城鄉關系,這是使命立意之根;三是堅持傳統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以促進“三個融合”,即產業融合、區域融合、文化融合,這是使命發展之基!
大會秘書長、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胡躍高發布世界鄉村復興大會新聞公告并強調,2020年是世界生態文明元年,大會是對這一年的美好賀禮!
大會副秘書長、北京品牌智造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郭占斌闡述大會會徽意義與使用管理。
世界鄉村復興大會logo,以“不忘初心,追本溯源”為指導思想,從中華農耕文明中汲取智慧,圍繞“耕”字做文章,以幾千年來東西方共同使用、承傳至今的農業靈魂象征物“犁”和“土地”為創意元素,以象征農業的綠色為基色,以最具美感的V字形疊連鐵犁鏵植入土地為主視圖,下方的英文縮寫字母“WRRC”中的兩個“R”又恰似并排的鐵犁鏵。三大元素渾然天成,抽象中透著具象,關聯中彰顯著和諧,代表了農業與鄉村,蘊涵著“陰陽合和”的生態理念。以勝利者的手勢V,滾滾的麥浪輔助圖形,昭示著世界鄉村復興大會“生態文明,復興之路”的深刻主題和“讓鄉村承載未來,讓世界回歸鄉村”的美好愿景。
大會主席張孝德、大會共同主席廖允成為大會組委會辦公室揭牌。
大會主席張孝德、大會共同主席廖允成為大會新聞中心揭牌。
大會將邀請溫鐵軍先生做“全球危機與中國鄉村振興戰略”、美國小約翰•柯布教授做“共同體建設在鄉村振興中的核心作用”、日本保母武彥教授做“日本鄉村振興歷史經驗教訓的認識”、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張孝德教授做“鄉村復興引領世界未來”的主旨演講。大會還將舉辦鄉村帶頭人論鄉村可持續發展、世界鄉村復興——青年的使命與擔當、世界有機農業發展----農業原種保護、世界糧食安全與農業現代化陷阱、鄉村復興中的教育變革、古村落復興的理論與實踐、全域有機農業建設與實踐、科技傳播助力鄉村復興等8個分論壇,舉辦中國有機農業成果網上展、主題書畫攝影展。大會將發布本屆世界鄉村復興大會宣言《三晉共識:疫情與鄉村未來》及大會論文專輯電子書。大會宣布設立“神農獎”——首個專為世界“鄉村復興全球典范”村落而設立,專用于表彰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鄉村復興樣本,并長期保護及跟蹤研究。
中國扶貧項目代表、臨汾草編產業協會會長李保恩動情發言:“讓鄉村承載未來,讓世界回歸鄉村”不僅是大會的愿景,也是我們億萬農民的心聲。
發布會還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來自山西臨汾的因草編而脫貧致富的草編農民,用玉米皮親手編制了大會標徽圖案,以這種特別的方式,表達了中國農民對鄉村復興的美好祝愿和責任擔當。
媒體記者踴躍提問 大會組委會認真作答
大會副主席、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副理事長、科技報分會會長郝建新主持新聞發布會,希望媒體朋友們繼續保持對鄉村復興的高度關注,為9月即將召開的盛會營造一個熱情奔放、高潮迭起的輿論環境,共同推進世界鄉村復興事業的穩步前行。
世界鄉村復興大會新聞發布會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