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7月19日
星期六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實名舉報劉老根會館者多次遭毆打恐嚇(組圖)
時間:2011-08-29 09:13:21  來源:新華網  作者:郝保明 

 

▲2003年,位于菜市口東南的大吉片啟動拆遷改造,眾多會館隨之消失。圖/CFP


插圖勾犇

近日,因實名舉報晉翼會館遭破壞,民間文保人士曾一智再度成為熱點人物。自1998年至今,她向有關部門實名舉報文物及受保護建筑、歷史文化街區遭破壞事件上百次,并因此多次遭毆打、跟蹤、恐嚇。

劉老根會館涉嫌損壞文物 官方涉入調查來源:騰訊視頻所屬欄目:騰訊視頻

曾一智說,很多具有文物價值的會館無法被認定為文保單位,即便具有文物身份,也不一定能逃過被破壞、拆遷的命運,在城市的各種改造項目中,大批歷史建筑在推土機下消失。為了保住那條歷史文脈,她和推土機的對抗還會繼續下去。

■對話人物

曾一智女,57歲,祖籍重慶,生于北京。曾任黑龍江日報資深記者,高級編輯。中國文物學會會員,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第一名個人會員。1998年4月創辦專事呼吁文化遺產保護的刊物《城與人》。十多年來為保護黑龍江、北京、中東鐵路沿線等地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建筑多方奔走。被稱為“筆戰”推土機的民間文保人士。

■名詞解釋

會館專指旅居異地的同鄉人共同設立的、供同鄉或同業聚會寄居的館舍,是舊時代科舉制度和工商業活動的產物。據統計,北京是全國會館最多的城市,1949年全市共有會館550多座。會館成為各省在京人士政治、文化活動中心,留下眾多名人足跡。北京的會館大多建在前三門外,其中宣武門外尤為集中,形成大片會館區。

【關于實名舉報】

這次讓媒體報道,是因為我發現自己的信息被透露給了被舉報人

京華時報:聽說舉報晉翼會館遭破壞給你帶來一些麻煩,當時為何選擇實名舉報?媒體是怎么知道這事兒的?

曾一智:從1998年到現在,我實名舉報破壞文物、受保護建筑、歷史文化街區的事件有上百回了。選擇實名是為了承擔一份責任。其實我在北京關注的事件很多,其中有些被報道過,更多的是做了不說。

這次讓媒體報道,是因為我發現自己作為舉報人的信息被透露給了被舉報人。如果不通過媒體報道此事,一是無法對破壞文物的事情進行制止,二是我的人身安全無法得到保障。

京華時報:有沒有想過這樣做的后果?

曾一智:我有心理準備。只要涉及保護文化遺產,就無法避開這個問題。做了這么多年,始終在跟各種利益集團正面交鋒。因為保護文物,我在拆遷現場被毆打過兩次,相機被搶過三次,恐嚇信、恐嚇電話、被跟蹤就更多了。值得慶幸的是每次都有同行的聲援,在輿論監督之下,都化險為夷了。

京華時報:你之前長期在東北工作,為什么對北京的文保工作熱情這么高?

曾一智:我出生在北京的胡同里,后來隨父母下放到哈爾濱。2002年夏天,我回到北京,站在西新簾子胡同東口,忽然發現林海音(《城南舊事》作者)曾經居住過的地方已成廢墟。我最愛《城南舊事》,那里邊的情景幾乎是我兒時記憶的翻版。我站在廢墟上,眼淚掉下來,就在那一刻,我決定要為我的北京城盡一份責任。老北京的一切都活在我的記憶里,我不希望看到那些記憶只存在老照片里,對于給了我生命最初體驗的城市,我要盡一份責任。

【北京會館現狀】

西城區大吉片登記在冊的會館有60多處,現在一多半呈滅失狀態

京華時報:你多年關注會館的保護,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曾一智:一是公布項目與實際數量不符。《中國文物地圖集·北京分冊》中有很多會館被確定為不可移動文物的記錄,但目前正式公布的文物普查登記項目中卻只有很少一部分。在城市的各種改造項目中,大批歷史建筑在推土機下消失。還有一種是以遷建的名義破壞。比如南橫東街131號會同四譯館(公布名稱為華嚴庵)的斗拱,我看到他們直接用鎬去撬,轟然一聲摔在地上。摔得我的心都疼。還有文物普查登記項目菜市口胡同84號潮州會館也是被砸毀的。

京華時報:為什么沒有文物部門工作人員監管?

曾一智:我在會同四譯館拆遷現場撿了一個木雕隔扇的完整下半部、砸成碎片的隔扇,還有滾了一地的精美木質雕花,拿到宣武區文委和市文物監察執法隊去舉報。他們給了我四個字的答復:人手不夠。

京華時報:目前保存比較完整的會館還有多少?有這方面的統計數字嗎?

曾一智:北京的會館有的聚集,有的分散,大多分布在北京的舊城。我親眼所見也是最令人痛心的就是大吉片(位于西城區菜市口東南,清代為會館聚集區,也是宣南文化的核心區域)會館群落的消失。這一地區的會館,在《中國文物地圖集·北京分冊》中登錄的有60多處,沒登錄的也不少?,F在呈滅失狀態的已有一多半。

京華時報:那些有幸保留下來的會館,被認定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多嗎?

曾一智:總體情況我沒有統計。按照《中國文物地圖集·北京分冊》的凡例,書中登錄的會館都應該是經過歷次文物普查確定的不可移動文物。但遺憾的是,不知為什么,在宣武區此前正式公布的文物普查登記項目中,只有十幾處會館。

【會館身份認定】

有關部門不愿意把有文保價值的會館認定為文保單位,文物保護為商業利益讓路

京華時報:會館被認定為文物才能更有利于保護,為什么出現認定難的問題?

曾一智:這就是文物保護為商業利益讓路的現象。常見的是因為招商、商業開發,有關部門不愿意把有文物價值的會館認定為文保單位。因為一旦認定,就會受法律保護,不能隨意拆除。

2009年10月,我曾向原宣武區文委遞交一份不可移動文物認定申請書,涉及48處歷史建筑,其中有33處會館,都是《中國文物地圖集·北京分冊》這本書中登錄的不可移動文物。但遺憾的是,我申請一個月后得到了原宣武區文委“予以受理”的答復,但到現在都沒有認定結果,每次詢問都是“正在辦理”,已經超過受理時限10倍了。

在此期間,我申請認定的對象在一處處消失。比方說迎新街的安徽懷寧會館,從完整的院落到一地廢墟,最后只剩下一塊會館的墻界碑。云南會館、四川瀘州會館也被夷為平地。宣南博物館陳列了好多碑石,其中不乏會館的碑刻。你去看看就會心里難受。這些不可移動文物就這么一處處變成了可移動文物。

京華時報:一旦被認定為不可移動文物,會館該如何保護?

曾一智:我認為關鍵要看保留下來的歷史信息有多少。有的歷史建筑確實被認定、保護,但是完全翻修一新,實際上也是一種損壞。新材料建成的建筑歷史信息很少,破壞了文保價值。但目前大多數遷建、修繕工程就這么進行。鐵樹斜街101號梅蘭芳祖居也是文物普查登記項目,但院里的居民告訴我,修繕的時候只保留了東廂房一面山墻,其余的都推倒重建了。鮮魚口歷史文化街區的修繕工程中,大江胡同142號、144號、146號,布巷子20號等掛牌保護院落都被整體拆除,然后復建新建筑,大多數與原建筑形制有很大差異。

【會館合理利用】

《文物保護法》明確規定,使用人不得改變文物原狀

京華時報:在會館的合理利用上應該注意什么?

曾一智:除行業會館,會館原有功能就是居住,相當于外地駐京辦事處。要注意這個歷史因素,而不是隨隨便便變成飯館之類。這些會館原有產權都是各省市的,上世紀50年代初收歸國有,之后成為北京各個區的直管公房。之所以原來的會館淪為大雜院,連市級文保單位康有為故居都破敗不堪,這是一個主要原因。文保人士華新民多年前曾建議,把這些會館再交給其原地區管理,這樣修繕資金也有了,歷史文脈也能得到傳承,但遺憾的是這個建議沒有得到重視。

京華時報:會館的文保價值到底在什么地方?

曾一智:會館的大量存在使得老北京的文化構成體現極為豐富的內涵。這些會館同時也是珍貴的歷史見證,許多名人居住于此,發生過許多重大事件。我們當然要保護可觸摸的歷史記憶。保護會館就要保護其歷史遺存,不能只保護一個概念。

京華時報:會館出租這種形式是允許的嗎?一旦出租,出租方應該盡到哪些監督的義務,承租方又該盡到哪些保護的義務?

曾一智:《文物保護法》第二十六條明確規定,使用人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負責保護建筑物及其附屬文物的安全,不得損毀、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動文物。對照這一條足矣。

【“筆戰”推土機】

看到那美麗的老房子依然安在,這是對我最大的獎勵

京華時報:有人把你稱作“筆戰”推土機的文保人士,這些年做下來收效大嗎?每每擋在推土機前,卻不能改變文物被拆除的命運,是否會感到苦悶?

曾一智:這個一本書都講不完。哈爾濱車輛廠的百年廠房、哈爾濱的百年氣象臺、關道衙門、百年慈云觀、中華巴洛克街區的保護都是驚心動魄的經歷。但我必須堅持,我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中華民族的歷史文脈正在被割斷?!蔽抑浴肮P戰”推土機,只是為了保住這條歷史文脈。能搶回一點是一點。

京華時報:支持你走下去的動力是什么?這一過程中,你收獲了什么?

曾一智:看到那美麗的老房子依然安在,這是我唯一的目的,也是對我最大的獎勵。北京東堂子胡同4號、6號伍連德故居從被列入拆遷名單到最終公布為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經歷了4年的努力,有很多人一起呼吁奔走。2009年7月,當我接到東城區文委領導打來的電話,告訴我“您關注的伍連德故居馬上就要公布為區級文保單位了”,當時的感覺,就像是心里突然開出了花,真美!

(責任編輯:郝保明)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