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死亡工廠”調查
時間:2011-09-09 10:31:32
來源:東方早報
在洛陽有塵肺病危害因素的石英砂廠,大多是小型鄉鎮企業,他們‘根本不理你(指衛生部門),不叫你做(評價、檢測等),生怕你知道一些內幕。
“就是咳嗽、發低燒、渾身沒勁,搬石頭搬幾次搬不起來,那時候還在工廠里,不知道這回事,沒有經驗。他也不會說。廠長就叫他回家來了。”8月31日,河南省登封市君召鄉晉窯村,66歲的李新花,含淚向早報記者描述她兒子晉中超的經歷。
34歲的晉中超坐在她對面,只是偶爾一笑,插一句。家人都認為,是塵肺病,這一據稱無藥可治的疾病,讓晉中超變得癡呆。
晉中超兩年前在河南省職業病防治研究所診斷出矽肺二期,之后在北戴河醫院檢驗出肺大泡而不能洗肺,幾乎被宣告了不治。
10年前,登封市國安硅砂有限公司在晉窯村開工了,晉中超是它的第一批工人。在陸陸續續進廠的三批100多位工人中,大部分就來自晉窯村,其中,20余人在2009年被河南省職業病防治研究所診斷為矽肺,3人已經死亡。
8月30日,洛陽北方玻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玻股份,002613)上市后,洛陽市已有兩家玻璃行業的上市公司。此前上市的,是洛陽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洛陽玻璃,600876),其背景是央企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
硅砂加工,是玻璃行業的上游產業,硅砂廠連片地分布在洛陽市及周邊的鄭州登封市等地區。而一些采用干破工藝的硅砂廠中,矽肺,正在集中爆發。干破硅砂廠,成為當地人不敢進去打工的“死亡工廠”。
早報記者在洛陽、登封經過數天調查石英砂廠工作環境及兩地塵肺病人情況時發現,這個被集中檢查出矽肺病工人的登封國安硅砂有限公司,與上市公司洛陽玻璃之間有著密切關系。
“家族式”塵肺
8月31日,記者在晉窯村采訪時,村民何云章說:到明天,哥哥去世整一年。
何云章的哥哥何新義,虎年農歷八月初四死亡,62歲,是全村診斷出矽肺的村民中第一個去世的。何云章說,何新義曾是國安硅砂公司的機修工。
從診斷結果出來以后,鄰村的工友吳振營、吳振榮兄弟亦相繼去世。
和晉中超、何新義以及吳家兄弟同一時期被診斷出矽肺的村民,包括:孟憨旦、孟相根父子,孟大偉、喬素英夫婦,何學治、何懷治兄弟,以及晉中超的堂兄晉中元等,共計12人。
之后,又有八九名村民被診斷出矽肺,包括與晉中超同齡的堂侄晉現偉,以及陳秋峰、喬大豐、李天成、李小根等。
而在更早之前,陳秋峰的親叔叔陳始躍,疑似矽肺去世,如今已整整三年。
與晉中超情況類似的是,他的堂侄晉現偉在診斷出矽肺后,逐漸沉默,到現在一言不發也不動彈,成天只躺在床上,時不時流眼淚,連飯都不會自己吃。
“他好像心事老重。”弟媳李素娟說。
“我也睡不著,看到他一哭,我也哭。”晉現偉年近九十的爺爺含淚說。
在被診斷出塵肺病之后,晉中超的妻子也出現精神失常,他們3歲的女兒晉豐琳,如今寄養在哥嫂家中。
包括晉中超、晉現偉在內,晉窯村矽肺病人如今的普遍情況是,只有在咳嗽得厲害時,父母親就找村衛生所的醫生為他們輸輸液。
“每人兩個月發一個口罩”
8月底,記者在晉窯村采訪時,國安硅砂有限公司大門緊閉,沒有人跡。村民告訴記者,公司已停產好幾個月了。
“在工作期間,只要一開機,就聽見震耳的喀喀喀響聲,看細粉飛揚,像大霧一樣,看不清東西。放細粉和清地坑時嗆得人直咳嗽,喘不過氣。”晉中超的《自述材料》這樣描述。
2009年8月,晉中超已轉為肺氣腫。為了做職業病診斷,晉中超由他人代寫了《自述材料》。他自述,2001年至2004年間,他在登封國安硅砂有限公司從事運料、破碎、放細粉、清地坑等工作。
喬大豐,今年38歲。他說,2002年,國安硅砂公司老板孫國安在村里招了第二批工人,喬大豐在自己進廠后,幫助工廠招募兩名工人--同村的李天成和李小根。在2009年12月,三人全部被診斷為矽肺二期。
在進國安硅砂公司打工之前,喬大豐說,除了種地,他沒有別的收入來源。山上缺水,他們的莊稼至今都只能靠天吃飯。在國安硅砂公司,他的收入起初每天只有七八元,最多的每天也就是十五元,“不算高”。像他這樣上有老、下有小的青壯年,能在本村打工,方便。
喬大豐在工廠三年,“破碎、清地坑,啥都干。”他說,粉塵最大的,就是放細粉和清地坑。
細粉,在硅砂生產中就類似于谷糠,是沒有價值的粉末,在硅砂篩選過程中,過細的粉塵就被揚出,沉淀在地坑里。喬大豐從事的清地坑和放細粉工作,就是把沉淀在機器下方地坑里的細粉一下一下地鏟出、裝袋,然后搬運走。
喬大豐說,地坑大約有一兩米深,細粉多的時候,基本上有半坑,能清出五六噸細粉。而在這樣的環境中,工廠沒有安裝除塵設備。
通常采用干破工藝的硅砂廠應采取密封措施,將易產生粉塵的破碎、篩選等機械密封在一個可密封的操作車間內,車間內再裝備吸取粉塵的設備。
據登封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網站,2009年11月,當地安監和衛生防疫部門對登封國安硅砂有限公司檢查結果顯示,該廠有兩套PPC氣箱脈沖袋式除塵器,直接接觸危害因素12人,因未達到職業病防治和職業健康相關標準和要求,責令國安硅砂公司限期整改。
喬大豐等人說,國安硅砂公司的除塵設備,是在村民集中爆發塵肺病后才開始安裝的,裝好后實際使用總共才半個月。車間密封不好,“一刮風,公路上都是粉塵”,整個村子都是白茫茫一片。
而晉中超的《自述材料》提到:“廠里設備簡陋,沒有健康防護設施。工人僅靠一個普通口罩防護。2001年6月至11月工人上班連口罩也沒有發過,11月以后至2002年,每人兩個月發一個口罩。”
“不給鄉政府添亂”
咳嗽、發燒、渾身無力,這是大部分塵肺病人反映的共同癥狀。
在知道可能是矽肺之前,晉中超有三四年時間都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毛病,從村衛生所到鄉衛生院,家人一直都只當感冒、肺結核治療。直到2008年左右,登封市衛生防疫站的醫務人員詢問他,是否曾經在煤礦上打工?
“我說沒有。”李新花說,“他說,這可能是職業病啊。”李新花這才想起來,兒子曾經在“干粉廠”(即干破石英砂廠)干過兩三年。對方于是告訴她,晉中超很可能就是矽肺,“我們這才知道。”
李新花于是帶著兒子去鄭州,找河南省職業病防治研究所。“醫生說讓廠里出證明,做診斷,診斷出職業病,廠里才能給點錢。”李新花說,醫院方告訴她,必須要有勞動合同,或者每年的體檢情況、工資表等材料。
于是,李新花開始找硅砂公司老板,幾趟下來,始終沒見到老板。對方帶話給她:“要拿出職業病診斷證明,才算。”
院方要廠里的勞動關系證明,廠里要院方的職業病診斷證明,“兩處逼到一塊了。”李新花說,“我兒子就沒在別處干過。”但沒有證明都不作數,一年的時間都已經過去,晉中超依然拿不到職業病診斷證明和工廠的賠償或補償。
同樣得不到診斷的,還有何新義。發燒不止的何新義,在2009年時連路都不能走了,何云章帶他去拍片,“肺都已經成了白色。”
2009年,同樣在河南省的張海超“開胸驗肺”,一時間成為關注的焦點。包括喬大豐、李新花、何云章等病人及家屬們感覺到,長期困擾自己或家人的,可能就是和張海超一樣的塵肺病。
“醫院說機會到了。”李新花說,張海超“開胸驗肺”事件之后,河南省職業病防治研究所這么告訴她。登封市衛生防疫站提出了代替勞動合同等證明材料的新做法--寫一份包含工廠情況的《自述材料》,找五名無病的工友證明,并由村委會蓋章證明。
其中輾轉數次,包括晉中超在內的12名村民,在2009年10月被診斷出矽肺,且都已經過了二期。
診斷結果至今沒有換來國安硅砂有限公司的賠償。而相應的,登封市君召鄉政府給予了人均4萬至5萬元,作為村民“患塵肺病的全部經濟補償”。
補償的同時,塵肺病患者(甲方)與君召鄉政府(乙方)簽署了協議,約定雙方簽字后:“甲方對侵權者的請求權、債權(即請求賠償權)全部轉讓給乙方,甲方不再對侵權者享有請求賠償權。”
此外,患上塵肺病的村民“自愿放棄就患塵肺病所享有的仲裁、訴訟權利”,“保證不再就同一事件、任何理由和方式(包括信訪)向任何部門和企業提出賠償要求”,如果違反,所領取的補償金應如數退還給君召鄉政府,并支付給君召鄉政府違約金2萬元。
村民們說,在簽協議時,他們還被要求按鄉政府提供的格式文本,寫了一份《承諾書》,包括承諾不再要求政府和企業賠償,不再向上級任何部門和新聞媒體反映問題,“自覺維護社會穩定,不給鄉政府添亂”,“相信鄉政府是公平公正的,最后結果如何,我都非常感激。”
何云章說,哥哥已經去世了,僅僅得到4.5萬元補償是不夠的,他要為哥哥討個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