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努力尋求解決“垃圾圍城”辦法
時隔整整一年,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小川率省人大代表視察組赴深圳、惠州、東莞三地,對淡水河、石馬河等跨界河流域污染整治等環境問題進行視察。
昨天(13日)下午,記者隨同采訪獲悉,隨著珠三角區域一體化的加速,深莞惠三地協同整治跨界環境污染有所加強,但相關治理工作仍然繁雜艱難,前路任重道遠。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光明、市政府常務副市長呂銳鋒以及市人居環境委、水務局、龍崗區、坪山新區相關負責人和多位深圳市人大代表參加了視察。
坪山鴨湖:
垃圾填埋場臭味少了
昨日下午4時,視察組一行首先來到了鴨湖臨時垃圾衛生填埋場,其位于坪山新區坪山辦事處田心社區,工程占地8萬多平方米,使用服務年限6年,可供填埋垃圾總量80萬立方米,總投資2684萬元。2009年12底,該垃圾填埋場投入使用,今年1月20日,垃圾滲透濾液處理系統工程投入試運行。
此前,該垃圾填埋場曾因填埋垃圾臭氣等環境問題遭到來自惠州的人大代表提出搬遷該填埋場的建議。昨天下午,視察組來到現場發現,垃圾填埋場惠州一側一高層樓盤正在建設。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環資委副主任潘大林和呂銳鋒現場表示,現在的環境比幾年前好多了,“沒有那么臭了”。
據坪山新區坪山辦事處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管理單位按照規范對垃圾日產日填埋,并在垃圾上均勻覆蓋30厘米泥土,確保垃圾無害化處理。同時,做好垃圾消殺與除臭處理,并對產生廢氣最大的垃圾滲濾液調節池和硝化反硝化池進行加蓋密封,避免滲濾液產生臭氣對大氣污染。而垃圾滲濾液則進行凈化處理。
經檢測,填埋場排放硫化氫濃度、氨氣濃度以及臭氣濃度均未超標。記者在現場看到,濃黑的垃圾滲濾液污水經過處理,“變身”為一汪碧水。“這樣,每天有190立方米污水經過處理變清后,再排入坪山河。”有關負責人說。
深惠界河:
非法窩點污染水環境
隨后,視察組一行來到田腳水。這里位于坪山新區和惠州市大亞灣區交界處,龍崗河的一級支流、淡水河的二級支流,其發源于雞籠山水庫,全長6.8公里,集雨面積13.4平方公里,流經惠州市大亞灣區樟樹布村、深圳市坪山新區坑梓辦事處金沙和沙田兩個社區,最后匯入龍崗河。
據介紹,田腳水上游南側隸屬惠州市大亞灣區一側,有一長約2公里、寬約50米的狹長地段,該地段密密麻麻分布著4大片幾十處非法生豬養殖、屠宰窩點。這些非法窩點條件簡陋、衛生狀況差,嚴重污染環境。
目前,這些非法窩點在養殖和屠宰過程產生的黑臭污水直接流入田腳水,嚴重污染了田腳水支流的水環境,大大增加了坪山區沙田污水處理廠的進水負荷和處理難度,是田腳水流域水質不穩定的主要原因。
據悉,視察組今天將前往深莞交界處視察,并將聽取三地政府有關負責人關于污染整治情況的匯報。
“垃圾圍城”讓人大代表最憂心
不過,最讓人大代表憂心的仍是大城市普遍面臨的“垃圾圍城”問題。
對此,呂銳鋒坦言,深圳垃圾填埋場現有能力無法滿足城市使用需要。“我們會盡量節約使用。”他說,目前深圳正在籌建大型垃圾焚燒廠,其規模有望達全國最大。若該垃圾焚燒廠如期建成,才有望解決填埋垃圾圍城的問題。
據了解,深圳市于1986年11月建成的清水河垃圾焚燒廠,是我國第一座現代化的垃圾焚燒廠。2009年,深圳市垃圾日產量已達12074噸,已建成垃圾焚燒發電廠7座,設計垃圾焚燒總處理能力為4875噸/日,但已有垃圾處理能力已滿足不了城市飛速發展的需要。目前,深圳還有日處理能力可達6300噸的在建項目3個。
不過,新建垃圾焚燒廠的選址仍是困擾深圳的一大難題。 (記者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