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慶城市形象概述
美麗的山水之城重慶是一座宜居城市,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作為西部地區正在崛起的山城,最終形成了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江上游經濟中心、國家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這五大官方的城市標簽,這是綜合重慶的整體實力提出的較為全面的城市定位。這些都是對重慶的整體評定。2010年重慶作為惟一的一座西部城市與北京、天津、上海和廣州一起被確定為國家五大中心城市,在中西部獨秀一枝。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重慶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以重慶為中心的古巴渝地區是巴渝文化的發祥地,早在距今2-3萬年前重慶就有了人類的蹤影;商周時期,巴人以重慶為首府建立了巴國;在以后幾千年的歷史中,重慶作為重要的政治經濟角色出現在歷史的舞臺。
長江上游經濟中心:早在2000年之前重慶人就致力于大力發展經濟,成為長江中上游的經濟中心。重慶經濟的歷史性飛躍都在國家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開埠時期、抗戰時期、三線建設時期,重慶經濟發展主要靠一種借助外力的嵌入式模式推動,不具可持續性,如今重慶的發展以內部的力量為核心,成為長江中上游經濟中心。
重慶的城市形象定位是以五大城市標簽為基礎,同時結合重慶旅游業的發展,城市形象與旅游形象緊密相連,在城市傳播層面上的強調使得重慶的城市形象與旅游形象融為一體,形成了我們心中的重慶印象。
2. 重慶旅游形象定位
提到重慶我們想到更多的是重慶火鍋、長江三峽、大足石刻、烏江畫廊等著名景點,它們已經成為重慶形象的表征、已經成為重慶的城市形象代言人。縱觀重慶發展的歷史,重慶的形象發展整合了重慶的城市旅游資源與社會發展力量,逐步形成了“壯麗的長江三峽、多彩的山水都市、精美的大足石刻、神奇的天生三橋、峻秀的烏江畫廊”的城市形象,而“浪漫的溫泉之都”是重慶城市形象的另一張名片,是對重慶的一種全新詮釋。重慶的城市形象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定位了重慶,每一個視角都是重慶的一種城市性格和城市風骨。
(1)壯麗的長江三峽
長江三峽城市形象的建立不僅僅依托自身的旅游資源,同時也形成了產業力量,長江三峽不僅有已經建成的葛洲壩,也有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工程——三峽工程。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建設最大型的工程項目。這些國家級的項目在長江三峽的建成為重慶的城市形象奠定了物質基礎。
(2)多彩的山水都市
山水城市形象的形成與推廣也集中了重慶各方面的力量,中國重慶山水都市旅游文化節、山水都市圖片展、文化與重慶精神研討會等事件營銷活動的推廣提升了重慶的城市宣傳效果的同時也樹立了豐滿的城市形象。山水都市的成功塑造為重慶迎來了世界的關注,在世界城市排行榜中重慶與我國上海、北京等大都市同時入選,《紐約時報》評其為最宜居的未來城市。
(3)精美的大足石刻
被國內外譽為神奇的東方藝術明珠,天才藝術獨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遺產寶庫的大足石刻是重慶的另一個形象代表,既代表了歷史悠久的宗教文化,是重慶人文風景的典范,又是重慶的一大象征與標志。精美的大足石刻是重慶城市形象塑造在人文方面的體現。
(4)神奇的天生三橋,峻秀的烏江畫廊
重慶的旅游形象因其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和豐富的旅游推廣活動的打造,使得重慶快速發展成為旅游大市,同時旅游產業也發展成為重慶的支柱產業。其中武隆天生三橋和彭水的吳江畫廊是旅游產業中的重頭戲,形成了以景點為核心,其他服務產業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產業經濟。當然這些也歸功于各地政府形象定位大力推廣的作用,同時重慶也采取一系列的宣傳活動以及事件營銷來加強城市形象認知度的效果。
(5)浪漫的溫泉之都
重慶提出“溫泉之都”城市旅游形象特色依托自身豐富的自然資源。重慶溫泉資源得天獨厚,溫泉文化悠遠濃厚,溫泉產業方興未艾。重慶自古就是一座溫泉之城,不僅儲量豐富而且品質優。重慶8.2萬平方公里范圍內,已探明的溫泉分布區域有1萬平方公里,溫泉點有107處,溫泉水日涌量達10萬立方米。絕大部分區縣都有溫泉礦藏,江畔溫泉、湖景溫泉、島上溫泉、山中溫泉……種類眾多。這些奠定了重慶“溫泉之都”的基礎。重慶的溫泉歷史文化可追溯到1600多年前,溫泉文化歷史久遠,但在歷史發展中溫泉開發有所缺失。近年來,重慶著手打造“溫泉之都”,逐步提出來“五方十泉,一圈百泉,兩翼多泉”的城市建設規劃,大力發展溫泉旅游產業。特別是重慶被評為首座“中國溫泉之都”,是對重慶溫泉形象建設的肯定與“浪漫的溫泉之都”這個新標簽展示的鋪承。
以上城市形象的名片集中體現了重慶城市形象的各個方面,是重慶城市發展的歷程與縮影,而現在重慶“溫泉之都”這一新名片如何來彰顯重慶的城市旅游形象成為研究的新視角。
3. 重慶溫泉的特點
重慶境內已探明的溫泉有107處,溫泉水日涌量達10萬立方米。絕大部分區縣都有溫泉礦藏,江畔溫泉、湖景溫泉、島上溫泉、山中溫泉……種類眾多,每處溫泉都有自身獨特的特點,表6是對重慶境內溫泉景點的一些統計和分析。
4. 重慶打造“浪漫的溫泉之都”
(1)政府力量——強大的后盾
重慶“浪漫的溫泉之都”的打造是以溫泉產業為硬件基礎展開的,溫泉產業的建設工作起步早,規劃合理,早在2005年,市政府就正式提出打造“中國溫泉之都”的戰略目標。在政府的牽頭帶領下出臺了一系列的建設措施,并逐步提出“五方十泉”、 “一圈百泉”、“兩翼多泉”三大建設規劃,并且取得切實的效果,目前“五方十泉”項目已基本建成;“一圈百泉”漸成氣候;“兩翼多泉”開始起步,連點成線、連線成片的溫泉旅游產業發展格局基本形成。重慶還提出溫泉產業建設的“溫泉+X”路線的溫泉項目的開發模式,具體提出景區旅游、運動游樂、康復療養休閑、生態莊園、旅游地產、會展6大模式,將溫泉產業發展成為重慶的支柱型產業。強大的政府后盾的支持使得“溫泉之都”的建設有了堅實的基礎與根基。
(2)重慶傳播舉措
在材料的收集和整理過程中,我們發現重慶“浪漫溫泉之都”的建設漸成氣候,其自身的傳播力度正在加強。很多傳播舉措還處于嘗試階段,執行及后期發展仍需討論。2010年首次重慶國際溫泉高峰論壇為“浪漫的溫泉之都”提出來很多形象傳播計劃,重慶“溫泉之都”得到官方的認證以后,2011年重慶借勢舉辦了一系列的活動為“溫泉之都”的推廣打響前奏。
●節事活動宣傳
一直以來重慶借助節事活動來推廣重慶的城市形象,“壯麗的長江三峽、多彩的山水都市、精美的大足石刻、神奇的天生三橋、峻秀的烏江畫廊”這五大城市形象有獨立的也有整體的形象宣傳活動。同樣“浪漫的溫泉之都”也開展了諸如“溫泉旅游主題年”等活動,借力事件營銷來加強“溫泉之都”的認知度。
目前重慶做的比較有影響的活動有“三峽國際旅游節”、“榮昌年豬節”、“巴南美食節”等開辦次數較多、活動項目較為豐富的節事活動,也有剛剛興起的屬于嘗試階段的“中國重慶山水都市旅游節”、“溫泉旅游主題年”等。重慶的節事活動較為豐富,以下是2010年以及2011年節事活動的總結與歸類:
其中有些活動經過了時間的沉淀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主題,例如1993年開始創辦的“三峽國際旅游節”已經成功地舉辦了十三屆,在全國范圍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歷屆旅游節都有所創新,將“壯麗的長江三峽”的重慶形象推向了海內外。而“溫泉之都”的城市形象建設仍處于初級階段,活動的影響力和傳播范圍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城市形象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雖然“長江三峽”、“山水都市”、“大足石刻”、“天生三橋”、“烏江畫廊”、“溫泉之都”等城市旅游形象有時間上的分割和地理上的限制,但這些都是重慶的符號,它們呈現出一個全面的多方位的重慶形象,因此,結合六大因素打造整體的城市形象可以將六者融匯或者滲透,也可以推出將其包羅在一起的活動。而重慶的城市形象傳播在這方面有所欠缺,使得整體形象感不強。
●舉辦學術研討助推
2010年重慶舉辦首屆“國際溫泉高峰論壇”,國內外專家圍繞“溫泉,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主題,探討溫泉旅游對社會生活的積極影響,傳播現代溫泉精神、倡導溫泉健康生活方式,探尋打造“溫泉之都”、創造“健康城市生活”之道。會議發表了《中國溫泉旅游重慶宣言》,明確了重慶“溫泉之都”的城市旅游形象特色,致力于為重慶打造“浪漫的溫泉之都”尋求有效的傳播機制。這是重慶地區首次舉辦以溫泉為主線的國際論壇,涉及到的方面不是很全面。盡管如此,隨著論壇的發展輻射范圍逐步擴大、慢慢擴散至全國、全世界,逐步將其打造成為一個國際性定期舉辦的重慶城市品牌論壇,這為重慶打造“溫泉之都”奠定了堅固的基礎。
●延伸活動擴大參與力度
2010年隨著重慶摘得“中國溫泉之都”桂冠,重慶開展了溫泉延伸活動,在服務于“浪漫的溫泉之都”的同時擴大傳播力度,增強活動的參與力度使得“溫泉之都”的形象深入人心。如為了更好地推出這張新的城市名片,重慶在全國范圍內發起主題為“溫暖泉中國,健康新重慶”的 “首屆中國溫泉之都”旅游形象代言人的選拔活動,此次活動在全國范圍內得到反響,受到重慶市民的關注,重慶“浪漫溫泉之都”的形象通過參與與關注深入人心。而溫泉相應項目如餐飲等服務行業的建立與推廣也為重慶這一新的城市形象的鞏固錦上添花。
●溫泉文化深入骨髓
文化的內涵不僅表現在各種程式化了的理論觀念形式,而且包括人們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審美情趣、心理動態等。從表層看還有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等。重慶已經有1600年的溫泉文化,這成為重慶打造“溫泉之都”的軟實力,但溫泉文化并不像重慶的“火鍋文化”一樣深入到市民的文化肌理,目前這成為重慶“溫泉之都”建設的軟肋。在調查中發現54.29%的受訪者認為溫泉文化是“溫泉之都”建設的因素,如何將重慶“泡”溫泉的文化做出特色將是重慶“浪漫溫泉之都”所必須面對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