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湖南婁底市雙峰縣1歲8個月大的女孩小夢的命運牽動了無數(shù)人的心。這個苦命的孩子,因為祖母家中暴亡,陪伴祖母的遺體達七天之久,最后被 救出時,渾身爬滿了蛆蟲,由于7天未進食,幾乎瘦得皮包骨,并且還被發(fā)現(xiàn)患有膿毒血癥、消化道出血等疾病。所幸,經過醫(yī)生的全力搶救,小夢最終擺脫了死亡 的威脅(據(jù)《瀟湘晨報》)。
一個剛剛呀呀學語的小女孩,竟然經歷了如此可怖的劫難,身心遭受重創(chuàng),此情此景,讓人不忍卒睹。
小夢的命運,或許是當下中國5800萬留守兒童命運的特殊個案,但是其中折射出來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這些年來,我們見證過太多留守兒童命運的 悲劇。這些年幼的孩子,由于過早地失去了父母羽翼的庇護,斷絕了家庭親情的滋養(yǎng),他們的安全與健康很容易受到侵害,他們的心理與性格更容易發(fā)生扭曲。
一直以來,對于留守兒童,政府和社會輿論關注很多,但都未能解決一個最關鍵的問題——讓留守兒童與其父母團聚。其中最大的障礙當然是戶籍的藩 籬。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戶籍藩籬不破,留守兒童和父母的團圓只能是一個奢望,其實只要城市的住房、教育、醫(yī)療等基本福利都能向外來人口放開,就能讓骨肉團 圓成為可能。
近日從國務院常務會議傳出消息,穩(wěn)定就業(yè)外來人員有望可享受公租房,這無疑是個積極的信號。居住,這是留守兒童和父母團圓的最基本條件,理當放 在問題解決次序之首。第二個要解決的問題是教育,表面上這也似乎很難,不過,上海為幾十萬外來孩子提供免費教育,已為全國做出了典范。
當然,得承認的是,讓幾千萬留守兒童進城與父母團圓,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實現(xiàn)。在此之前,采取一些權宜之計保障留守兒童權益,仍然很有必要。
這其中最關鍵的是,建立留守兒童的社區(qū)照護系統(tǒng)。在女孩小夢的個案中,可以看到,在整整七天之間,小夢幾乎成了社會的棄兒,她家里燈天天亮著,電視機、水龍頭天天開著,老人天天不出家門,其間,可能還有小夢驚恐的哭喊,卻無人感到異樣。
我們曾有著良好的鄰里間相互守望的傳統(tǒng),可惜在城市化的浪潮里,這樣的傳統(tǒng)漸漸在消失。作為地方政府,面對現(xiàn)實的嚴峻應當考慮通過建設與引導, 讓這一傳統(tǒng)獲得恢復和發(fā)揚廣大。例如,建立起一批社區(qū)志愿者隊伍,定期到留守兒童與空巢老人家庭進行走訪,尤其是對小夢這樣的年幼者,應特別關照;建立社 區(qū)看護中心,為留守兒童的看護提供幫助和指導;對社區(qū)居民進行教育與引導,提高他們對鄰里家中異樣情況的警覺等。
總而言之,留守兒童不能再處于被忽視的狀態(tài),如雙峰縣委書記所言,“發(fā)生此事縣委和政府是有責任的”,值得認真反思,不能讓這樣的悲劇再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