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部近日透露,全國將逐步擴大有償使用國有土地的覆蓋面,按照資源市場配置的基本原則,縮小劃撥地范圍,最終取消土地供應雙軌制。除軍事、保障性住房、特殊用地可以繼續劃撥使用外,其他用地實行有償使用。專家表示,此種做法可減少特權有利公平。
從土地經濟,土地財政,到地價房價,“寸土寸金”這個詞的含義,恐怕不只是地方政府、房產商和企業家們在身臨其境,就連普通國人想必也已感同身受。事實上,只需通過土地增值,或是簡單的土地交易和變賣便上演的財富神話,不僅是相當數量國內富豪賺取其人生第一桶金的路徑,時至今日,如何想方設法獲得低價土地,如何通過土地繼續放大財富神話,也仍然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前赴后繼者們。
事實上,土地不僅是一種稀缺資源,而且幾乎任何一種形式的經濟模式和財富形式都要以土地作為其最基本的承載。既然如此,作為必不可少而又相對稀缺的財富元素,土地價值的彰顯,其實有其合理性。然而,一邊是不斷被放大的土地財富效應,一邊卻是土地供應的雙軌制,市場化與非市場化的土地使用模式的并存,也就難免產生“模糊地帶”和“擦邊球效應”,土地雙軌制所背后的“越軌”可能,因其急劇放大的財富效應,更形成了巨大的權力尋租空間。
現實中,以非商業用地的土地劃撥方式拿地,卻行土地商業開發之實的,早已不在少數,甚至因為獲得了幕后權力的默許和支撐,而大有走上前臺的趨勢。例如,住宅商業用地不好拿,或者拿不起,便與有土地劃撥權力的部門及其官員暗通款曲,以工業用地的名義低價甚至免費圈地。而各種土地劃撥的政策更是相當隨意,一些地方,甚至為了吸引海歸創業,或是獎勵創業企業,便可以免費提供土地,而這類看似鼓勵創業的政策,最終卻往往不見創業,只見以創業為名的圈地甚至商業開發。
可見,正如價格雙軌制必然引發投機倒把,土地供應雙軌制也會遭來同樣的“蒼蠅”。從這個意義上說,國土資源部將逐步擴大有償使用國有土地的覆蓋面,按照資源市場配置的基本原則,縮小劃撥地范圍,最終取消土地供應雙軌制,無疑有望讓封堵土地政策的漏洞,從而讓鉆營土地政策空子的“蒼蠅”們無縫可鉆,繼而消解盤踞于土地分配權力之上尋租空間。
不過,既然劃撥地范圍僅僅是縮小,而并未完全禁止,其實頂多只能算是縫變小了,并不能說縫已經完全按堵上。既然軍事、保障性住房、特殊用地仍然可以繼續劃撥,雙軌制其實也仍然存在,只要有能耐打通各種審批關節,以上述名義獲得劃撥土地進行商業開發,空手套白狼的黑色土地財富神話也仍將繼續上演。
從這個意義上說,既然特殊用地的劃撥仍然需要保留,土地供應的雙軌制其實并不可能完全徹底的消除,既然如此,真要防止非市場化特殊用地遭遇商業化開發,僅僅壓縮劃撥用地的范疇其實還遠遠不夠,唯有加強對于劃撥用地的嚴格監管,堵住劃撥用地的商業化之路,尤其是約束相關鏈條上的權力,才能真正消解權力尋租,遏止土地灰幕,并規范土地市場。
一言以蔽之,“縮小劃撥用地范圍”固然理所應當,但更為關鍵的其實仍然是壓縮“土地老爺”們的權力尋租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