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綱:
推進城市化必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會副會長、中國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戰略咨詢委員會主任
之所以要推進城市化,是因為城市化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集約使用各種資源,特別是各種公共資源,創造更大的產值和更多的就業機會,從而使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中國上世紀80年代搞農民離土不離鄉,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由于大多位于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落后的鄉鎮,加之各種配套不齊,導致企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經營難以為繼。90年代后期,很多鄉鎮企業紛紛解體、倒閉和破產。一些鄉鎮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開始遷往城市。盡管鄉鎮企業以一種不太體面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歷史使命,但我們不能因此否定它們在歷史上曾發揮過的一些作用。它幫助一些企業或企業家完成了最初的原始資本積累,培養出了一批企業家和一批企業。而那些走向城市、主動城市化的企業,是因為城市配套齊全,能集約使用各種資源和基礎設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使企業在比較低廉的基礎設施成本上發展。
基礎設施成本是什么呢?比如說稅收,羊毛出在羊身上都是大家的成本。另外一個好處是,城市化導致人口集聚,從而促進了服務業的發展,服務業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最終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從這個角度來講,相比小城市,大城市的資源利用效率會更高。因為大城市更集中,更能產生集群效應,從而更優越。這不是指那些現在已經很大的城市還要變成更大的城市,而是指一批中小城市將發展成大城市。
現在國內很多人以中國資源短缺為由,拒絕去做一些本該做的事,這實際上是不對的。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資源稀缺是一個永恒的事情,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擁有自己發展所需的全部資源。實際上,很多發達國家都是資源短缺性國家。相比之下,我們的資源不能說是非常稀缺。日本是個小島國,還經常地震,但它擁有非常龐大的各種資源的制造業。日本既然能做到,中國又有什么理由做不到呢?日本為何能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資源制造業?關鍵就在于它的資源利用效率高。就全世界來看,利用效率最高的幾乎都是日本。這也讓它成為了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養活了2億多富裕人口。如果我們一味以資源短缺為由而不去做一些事情,就相當于承認中國人無能。
另外,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不僅僅是技術問題,還是制度問題。包括一個企業本身的制度,能不能節能減排,能不能既有激勵又有懲罰。一個企業是這樣,國家也同樣如此,有沒有好的制度來保證整個社會朝著節能的方向走。
如何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首先要從技術上著手,其次制度上要有保證。只要能做到這兩點,我們就能最大限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這樣,我們不但能搞幾乎所有的產業,還能節約能源,保護環境。
一般而言,資源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可運輸或可交易的資源,比如鐵礦、金礦、石油。另一種就是不可運輸或不可交易的資源。比如水、土地等。對中國而言,在不可運輸的資源中,土地尤顯得稀缺。中國可耕地數量是世界人均可耕地的30%左右。雖然我國國土面積總量大,但很多地方不適宜人居住。由于各種國際政治原因,我國沒法依靠國際市場來獲得土地資源。日本目前很多食品都需要進口,我國臺灣50%的食品需要進口,韓國60%的食品需要進口。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必須考慮糧食自給自足的問題。目前我們的糧食消費越來越高,這種背景下中國的土地就更稀缺了。正因如此,中央政府一再表示,要毫不動搖地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
既然中國人多地少,土地資源非常稀缺,怎樣才能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價值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積極發展大城市,這里指由三四線城市發展成一線或二線的城市。二、提高土地容積率。盡管我國土地資源稀缺,但在土地開發尤其是工業園區和房地產項目開發上,低容積率依然普遍存在,造成土地大量浪費。目前房價高企不下,除了一些人為炒作因素外,最主要的還是供應出現了問題。要想降房價,就得增加土地供應,提高容積率。第三、要特別重視沿海地區的土地利用效率,否則浪費就更嚴重,導致的損失也就更多。第四、中央應幫助中西部地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這些地區本身處于劣勢,為了社會平等,為了使區域之間的平等化水平更高一點,減少區域的差距,將著力點用在交通基礎設施上,從而降低內陸地區企業的交通運輸成本。這也是中國現在建設高鐵、地鐵、高速公路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