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房者因拿不到房產證,接連與開發商發生沖突。近期,海口市“無證房”問題引發的社會矛盾,受到廣泛關注。 據海口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統計,全市目前有322.77萬平方米“無證房”。該局新聞發言人王賀清算了筆賬:以每套房100平方米計算,意味著拿不到房產證的購房者超過3萬戶。 有關專家認為,天量“無證房”損害了百姓的切身利益,其背后暴露的是開發商失德,監管部門失職。 “無證房”業主:憑什么“扣發”我們的房產證? 在海口金山廣場小區,作為開發商,海南永生實業開發公司售樓5年仍辦不出房產證。7月1日下午,這個小區的百名購房者來到開發商的辦公地點,催促辦證事宜,但開發商仍然推諉。憤怒的購房者們將開發商的辦公室砸爛。 7月14日,金山廣場小區60多名購房者再次找開發商,集體討要違約金。此前,購房戶打官司已勝訴,但開發商仍拒絕賠付。一些購房者氣憤之下,把開發商的車堵在小區地下停車場入口處,致使其他車輛無法正常出入。 金山廣場小區購房者周方武告訴記者,這個小區5年前開始售房,現在有700多戶住戶,大家分別交了20萬元至40多萬元不等的購房款。但是,由于樓盤的規劃報建和消防設施違規,通不過相關部門的驗收,一直無法辦理房產證。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規定,房屋自竣工之日起三個月內,應辦理初始登記。如果沒有特殊原因,購房人最長應在房屋竣工后五個月內拿到房產證。 “大家含辛茹苦,買套房子非常不容易。沒有房產證就不能證明房子是自己的,大家怨氣再大也不為過。”購房者胡愛華說。 據王賀清介紹,10多年來,海口樓市規模越做越大,“無證房”也如雨后春筍般冒出。有的購房者四五年拿不到房產證,更有甚者,10多年都拿不到房產證。 “因為大量房子沒有房產證,引發了越來越多、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矛盾。重壓之下,海口市今年7月起開辟專門窗口,開始登記受理無證房。”但王賀清搖搖頭說,海口這些“無證房”情況非常復雜,能否解決一言難盡。 王賀清分析,海口“無證房”有80%是開發商違規、違法操作造成的。 而開發商的各項違規操作,都跟城管、規劃、國土、建設、房產、消防、房屋質量監督等政府職能部門監管不到位有直接關聯。 海南法律專家李君認為,政府有關職能部門,最基本的職責是監督、糾正和查辦違規、違法行為。現在,海口積累這么多“無證房”,真不知那些職能部門平時都干什么去了! 一些購房者更不客氣地說:“無證房”大量出現,說明相關職能部門在失職、瀆職。 “補證”還須追究開發商和監管部門的責任 記者了解到,海口市政府近期成立了解決辦理房產證歷史遺留問題領導小組,由市政府牽頭,市財政、國土、規劃、建設、房產、城管等多達15個職能部門參與,著力解決辦理房產證歷史遺留問題。 海口市房產專家何中光認為,解決這些“無證房”首先是解決了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問題,同時也等于解放了海口322.77萬平方米的“二手房”交易市場,意義深遠。 讓人擔憂的是,海口市至今仍未出臺解決“無證房”的實施細則。“這是多個部門的事情。如何解決看市政府決定,我心里也沒底,現在還說不了。好在政府已把這件事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對如何“破冰”,海口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局長文日坤對記者如是說。 7月13日,記者向海口市政府新聞辦公室遞交采訪函,想請主管此事的副市長張磊介紹海口大量無證房形成的原因以及解決方案。但截至記者發稿時,采訪未能如愿。 海南大學經濟學教授王志武認為,政府會采取一些措施緩解矛盾,但目前對“無證房”只是提出登記受理,與徹底解決問題相比,還只是個“畫餅”。 王賀清坦言,現行的預售商品房制度有弊端,是滋生“無證房”的癥結之一。今后,職能部門應在完善制度設計上下點功夫,“不再出現新的‘無證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