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德州市:用“結合杠桿”撬動人大工作躍升
時間:2011-11-18 00:10:45
怎樣使法定職權更有力量、更具實效?德州市人大常委會求新求優求突破,用“結合杠桿”撬動人大工作更上一層樓。
“兩權”并舉放大“太陽城”效應
作出《關于進一步促進太陽能產業發展支持保障第四屆世界太陽城大會成功舉辦的決定》前,深入調研,科學論證,精心審議;作出決定后,不僅全面跟蹤檢查問效,而且因時因題進行各種配套監督。
會前各類隊伍頻頻出動。市容環境視察組進背街小巷、看犄角旮旯、察公共廁所,“雷語”、“猛藥”促使垃圾如山的街頭變得花紅柳綠,橫七豎八的店鋪牌匾變
得整齊劃一,臭氣熏天的旱廁變得清新舒爽。安全生產法檢查組督促市政府開展“查隱患、堵漏洞、抓整改、保平安”專項整治活動,淘汰了一部分不符合國家安全
標準的落后工藝和設備。
會后放大后續效應,及時聽取審議對外交流合作與僑務工作報告,催促市政府乘勢走出去招商引資,借勢與歸僑大省、僑企強市和世界各地華商組織聯系,使大會帶來的無形資源轉化為促進外向型經濟崛起的現實優勢。
多方攜手給力科學發展
去年12月份,30多位常委會組成人員通過召開座談會、個別走訪等形式,面對面征求400余名代表對德州“十二五”總體規劃綱要的意見,共收集90余條具有針對性和前瞻性的代表建議,為德州宏偉藍圖上抹上一縷絢麗色彩。
對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重大事項,邀請專家學者參與,進行技術咨詢、科學論證和決策評估;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監督議題和項目,采用公示、聽證制度,納百川于人大,集眾智行職權。
將開展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與組織環保世紀行活動相結合,對11個縣市區的30個企業、污水處理廠、人工濕地進行檢查和采訪,人大監督與輿論監督形成合
力,推動政府出重拳“秒殺”5個排污大戶,使大河小渠處處碧波蕩漾。該市在海河流域7個省市考核代表城市、全國9個流域33個考核代表城市中榮獲“雙第
一”。
聯動監督齊破百姓糾結
剛性票決攻“焦點”。廣泛征求不同層次、不同群體的意見,民主推選出關系群眾生計最
直接、最關鍵的7個部門為票決對象。有差別的量化評價督促被票決部門加緊整改。教育局著力破解大班額、擇校熱難題,讓城鄉學生公平擇校就學;衛生局推出解
決看病難、看病貴硬舉措,讓群眾享受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城管執法局嚴厲查處違法建筑和取締馬路市場,讓市民在整潔、舒適的環境中工作生活;食品藥
品監督管理局加大整治力度,讓百姓吃上安全食品、用上放心藥品;地稅局依法落實減免稅收政策,讓弱勢群體更多地就業、更好地發展;工商局嚴厲打擊制售假冒
偽劣商品的違法行為,讓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供電公司積極推進居民小區直供直管工程,讓居民用上優質電、低價電。
執法檢查破“熱點”。水法執法檢查組深入田間地頭、河道溝渠、水庫泵站實地察看,“防洪建議”啟動一臺臺挖掘機“搬走”河道淤泥,“安全飲水意見”牽引奔騰洶涌的黃河水流進千家萬戶,“節水對策”驅使一個個旋轉噴頭吐出細絲般的水珠滋潤麥田。
專題調研解“難點”。常委會選擇好、中、差三個層面對就業再就業工作進行專題調研,建議市政府以加快經濟發展促進就業,以加強投入和培訓扶持就業,以完
善市場機制調節就業。市政府推廣了常委會調研中肯定的推行就業工作目標責任制、實施全民免費培訓工程等經驗,完善并落實促進就業的相關措施,讓“被就業”
變成“真就業”。(山東德州馬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