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化面臨十道坎
時間:2011-12-10 09:59:47
來源:新京報
近日,國家土地副總督察甘藏春表示,最近中央把改革征地制度、修改土地管理法作為重大任務,要求加快推進。而我國征地制度的最大弊端,就是農地城鎮化過程中造成農民城市化進程滯后,造成大量“偽城市化”農民。
近30年,中國社會的快速城鎮化,注定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事變,也是世紀之交人類社會的重大事件。做好這件事,有利于中國更好更快實現現代化轉型;這件事出了偏差,將延誤發展,造成浪費;若偏差太大,中國現代化暫時中斷也未為不可。
中國走向城市化的趨勢誰也改不了,但這不意味著這個過程必然是多贏博弈過程,更不意味著這個過程一定和諧平順。事實上,我國的城鎮化過程的確有值得檢討之處。
第一,我國相當多的農民在職業上實現了城鎮化,但生活居所并沒有實現城鎮化。他們一邊在城市工作,一邊在家鄉或家鄉的小鎮繼續建房。這種情形不僅意味
著他們的生活質量不高,也意味著資本和土地資源的低效率利用。產生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我國對土地用途的管理、管制機制不健全,以及大中城市的住房價格
過高。
第二,我國城鄉建設規劃缺乏法制化、民主化基礎,滋生諸多城鄉建設問題。我國有一部城鄉規劃法,但城市規劃本身不具有地方法規的效力,一些地方行政首長對規劃可以朝令夕改,利益集團可以對規劃變更隨意施加影響,圈占大地盤,假借公共利益之名,讓百姓黯然離開世代祖業。
第三,基層政府對人口布局干預過度,人口布局不盡合理。中央政府順應地方政府的要求,推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本身,有利于土地資源合理配
置,方向是正確的,但不少地方的確存在操作失當問題。已有的專業農戶和潛在的專業農戶不適合集中居住,卻被動員集中居住了;脫離農業的農戶集中居住后,其
新的居民點規模不夠大,基礎設施建設效率低,不能成為這些居民的久留之地。這種狀況既損失農業效率,又導致資源浪費。
第四,農民進城后,盡管勞動時間長,勞動強度高,勞動環境差,但勞動收入和勞動保障程度卻低于城市勞動者。這種情形近年來有所變化,國家出臺了一批有
利于改善農民工境遇的政策,有的經濟發達地區采取了很多措施提高進城務工農民的工資福利待遇,但總體改觀還不夠大。部分進城務工農民還犧牲了家庭幸福,并
給后代健康成長帶來問題。相關情形被人們稱為“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