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7月19日
星期六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慎言戶籍制度是“半城市化”的禍根
時間:2011-12-19 14:23:36  來源:千龍網 

近日舉行的“中國特色城鎮化論壇”透露,2010年中國城市化率是46.59%,而城鎮戶籍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只有約33%。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副會長稱,這意味著1.28億生活在城鎮里的人沒有城鎮戶口及享有城鎮居民待遇。目前,中國城市化率以每年0.9%的速度在增長。(12月14日《中國青年報》)

一方面,中國城市化進程速度很快,2010年中國城市化率已達到46.59%;另一方面,時下卻有1.28億“城市人”無法融入城市享有市民待遇,對此,有媒體認為,“半城市化”的禍首是戶籍制度。對此,筆者難以茍同。

表面上,這個“斷言”是對的。城市化最直觀的表現是“化人”,即農民進城實現身份上的轉換,變成城市人,享有完全的市民待遇,比如在勞動報酬、子女教育、社會保障、住房等許多方面無法與城市居民別無二致。但反觀我國國情與城市現狀,這種“斷言”是烏托邦的,與現實完全脫節。

我國的國情是“人口多,底子薄”,城市化進城也必然受此羈絆。比如說“人口多”。同是國家商業中心的上海和紐約,人口有著天壤之別,號稱美國最大城市的紐約不過區區800萬人口,而上海人口為2000萬。再比如同是首都的北京,人口有2200萬之眾,而華盛頓不過60萬,是北京的1/37。即便是一個省會城市,五六百萬的人口屬于常見。假如戶籍制度放開,別的權且不說,僅是交通、住房、治安、用水、用電等,恐怕也會不堪承受。也就是說,我國的城市“裝不下”過多的市民。再說“底子薄”。目前,全國各地的城市財政有限,現有的學校、醫院等公用設施以及社會保障支出,滿足現有的居民需要尚且捉襟見肘。假如再沒有戶籍這個“坎”,進城的農民便是市民,享有市民待遇,城市也根本“養不起”飆增的人口。這些都是淺顯的、可以觸摸到的現實。

權利與自由從來就不是絕對的,必須基于一定的現實基礎。我國戶籍制度確實存在諸多弊病,尤其是戶口本身附加一系列社會福利和公共服務安排。但是,由此否認現有戶籍制度存在的價值與意義,甚至斷言是“半城市化”的禍根,也是不公允的。

其實,破解“半城市化”困境,根本的路徑是實現城鎮化,而非城市化。即農民從農村轉移的去向,不是單純向大城市轉移,而是向中小城市有序流動。如村變鎮,鎮變區,區變小城市,小城市變中等城市,讓大量農民工離鄉背井,拋妻別雛,涌入大中城市,本身充滿悖謬。當然,這就需要幾個前提,比如,要大力發展“三農”,讓農民在農村也能發家致富;鼓勵企業“下移”,給中下城市發展注入活力,為農民進城市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和發展空間。農民千軍萬馬奔城市,這樣的城市化注定無法維持的。

另外,破解“半城市化”困境,讓進城農民共享社會發展成果的路徑很多,不一定指望一張薄薄的戶口本。比如,在廣大農村實行醫療養老保險全覆蓋,且實現城鄉“一卡通”,不斷提高進城務工人員工資;在就業和子女入學等方面,給予市民待遇等。假如這些政策措施運用得力,有地可種、有家可守的農民,恐怕不會在乎所謂的戶籍和身份。

任何一個國家的城市化都不會一蹴而就,尤其是不會無視一國的國情。筆者認為,在現有國情下,杜絕“半城市化”現象,最根本的是防止城市化“大躍進”,一方面,防止急功近利,要讓城市化步子慢點,讓相關城市發展配套設施跟上;另一面,要發力發展農村和中小城市,特別是完善農民諸如養老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城市化,就是當城市享有市民待遇,這本身就是謬誤。戶籍制度是“半城市化”的禍首,應該慎言。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