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研究國家有關房地產政策調控、經濟發展思路、經濟建設進行結構性調整的一系列舉措,我們清醒地看到:國家調控房地產行業的政策,只是調控社會經濟發展矛盾的一個基本措施;進行經濟建設結構性調整,才是國家轉型發展思路的根本舉措。
主動進行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政策調控,促使房企經營調整一是市場糾結。資本趨緊。國家持續收緊銀根,今年先后6次上調準備金率后已達歷史高點。而房地產開發投資持續處于高位,房企資金鏈全面趨緊。一 年來房地產用于生產的原材料價格上漲60%—70%,融資成本上升40%—50%,工資成本上升30%—40%,房企平均負債率達到71.36%,高的接 近200%。開發商謹慎拿地,使得土地市場陷入低迷,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減少,保障房計劃的實施受阻,住房需求矛盾卻并未緩解。市場下行。一二線城市交易量 持續下降,三四線城市量價有所上升,開發商放慢開發進度,供需雙方由觀望轉向買方市場,調控重點城市部分房價進入下行通道。
二是調控初見成效。土地出讓收入占地方本級財政收入比重,在去年創下歷史最高的71%以后,今年一季度128個城市土地出讓金總額均保持在千億 元以上,4月份,迅速下降至786億元,5月以來土地市場持續向弱。今年上半年杭州市土地收入同比下降62%。以此趨勢,今年該項數據可能創下歷史新低。 地價領跑房價的趨勢有所減弱,而地根吸住銀根的局面還沒改變。
三是調控還將延續。盡管11月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數據,再次讓人們看到了樓市出現拐點的希望,但反觀不斷升溫的三四線城市的樓市,可以預測, 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基調不會變。數據拐點并不代表市場拐點,國家統計局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1-10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48.4%。其中,商品 住宅銷售面積增長50.1%,辦公樓銷售面積增長28.2%,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增長32.9%。目前三四線城市的成交量仍在大幅度上漲,決定了調控政 策仍將從嚴。就調控結果看,部分城市房價實質性調整剛開始,全國樓市剛步入探底盤整期。
四是行業步入調整。房地產曾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為拉動GDP增長做出過重大貢獻。1998-2009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平均為10.4%,拉動經濟增長平均1個百分點。隨著國民經濟三駕馬車作用的調整,經濟發展轉向內需拉動,房地產業功能轉向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承載作用, 與其它新興產業融合共生。其中城市發展的承載,包括城市運營、城市綜合體、城鄉一體化建設等;新型經濟產業區的承載,包括開發區、產業園、產業轉型基地建 設等;內需型、消費性產業的承載,包括旅游、服務業、養老產業等。
五是財政向穩定微調。央行宣布從2011年12月5日起,下調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自2008年12月以來央行首次下調 存款準備金率。對于此次下調準備金,我們認為,一是緩解流動性偏緊的壓力,促進貨幣信貸合理增長。此次下調釋放出3700億元資金,有利于銀行增強放貸能 力。二是傳遞穩增長信號。在一系列控制通脹的政策組合拳之后,為控制經濟下行風險,在外需不穩、經濟增速放緩、通脹壓力趨弱的關鍵節點上,下調存款準備金 率,釋放了重視穩增長的信號。但并不意味著放松銀根,也不是放松房地產調控。三是維持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由于銀行可以維持開發商原有的投資貸款,有望 緩解房企的資金壓力,但樓市深度調整大局不會變,貨幣政策的微調,最多只會讓調整的底部不那么深,調整時間不那么長。消費者獲得貸款可能容易一些,但很難 刺激房市。
客觀認清困難,積極把握機遇
一是市場面臨洗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城市有34個,環比持平的城市有20個;同比漲幅在 5.0%以內的城市有57個,比9月份增加了8個。目前房地產行業各種成本全面上升,利潤大幅下降,導致房企開始尋求規避之策。截至10月上半月,房地產 行業并購已達90余起,超過去年全年的并購數。另有一些房企通過拋售項目、轉型礦業等其他手段,躲避財務風險,至今已有25家左右房企涉足礦業,約占房地 產上市板塊的1/5。從7月份開始,涉及到房企資金鏈的政策就達6條之多,包括叫停海外融資、切斷信托融資、抬高企業進入商業地產門檻、提高首付和貸款利 率等一系列手段,融資壓力將進一步加速行業洗牌。
二是企業面臨重整。商品房市場將與保障性住房平分秋色,積極參與建設保障性住房是必然選擇。從單一的商品房開發轉向復合業態。從開發銷售物業轉向銷售與持有型并舉。要求企業整合能力提升,企業集中度提高。企業發展從單純的規模擴張型發展轉向整合集成式發展。
三是房地產企業確立新走向。目前,在房地產交易量大幅下降,房地產價格出現松動的同時,推動房地產企業開始思考轉型問題。在商品住宅受到較大擠 壓時,以轉向擔負承載功能的轉型拉開了序幕,旅游地產、養老地產、商業地產,逐漸顯露出巨大的市場潛力。僅國慶長假,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就達近 7000億,2010年旅游帶動的產值更是達到1.2萬億。旅游業作為長期內需,成為地產業不錯的投資方向。在我國即將全面進入老齡化社會之時,養老產業 異軍突起,成為房地產市場新的需求。在城市化發展到一定階段,房地產行業必然超越商品住宅的開發層面,融入城市開發、運營,以商業服務的形式進入城市化開 發的第二階段。
四是房地產依然存在投資潛力。在負利率時代,房地產投資仍然是一個能跑贏CPI的投資工具。通過房地產基金、信托等投資渠道,可以讓民間資金參 與到房地產投資中來,給一些資質不錯的開發商提供資金,幫助其發展更好的項目。民生銀行今年上半年房地產信托增長1700億元。目前在銀行“惜貸”、信托 受限的時候,通過房地產基金,既改變了民間資金原來“炒房”的房地產投資方式,抑制需求盲目擴大,又為上游增加了資金供應,有利于未來的市場健康理性發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