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立集約發展理念,走精明增長的道路
在華貿中心項目啟動階段,盡管中國房地產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改善了民眾的居住條件,但也僅僅由原來的粗獷式發展逐步向集約式發展轉變,由只注重概念炒作向注重產品品質轉變。但由于發展速度太快,因此也留下了種種的遺憾,同時由于缺少規劃的城市運營,使城市生存狀態低下,交通、人居環境惡化,發展潛力受到損失。
北京熱電廠改造項目之初,包括顧問公司在內的各方面對這個項目的定位意見多數是做住宅加大賣場的項目,而且基本上已經形成規劃方案,期望借北京市道比較好的機會,用普通住宅開發的模式賺取顯而易見的利潤。。
2002年當國華置業成為掌控這塊土地命運的操盤手之后,對原方案進行了顛覆性的抉擇。
一個城市的發展,城市價值的提升,從建筑的角度看,主要靠建筑綜合體,這也是房地產的最高境界,因為它薈萃了各種最前沿的建筑技術,需要克服各種復雜的挑戰,自身又擁有疏解城市壓力的功能,能極大提高人們生活和工作的效率。因此,國華的領頭人房超和他所率領的國華置業團隊一致堅定地認為,如果不把華貿中心這個項目定位和規劃成一個高檔的建筑綜合體,北京長安街東部將失去歷史性的機會。
2002年底,經過市場分析和預測以及產品研究,特別是對國外大的商務區的發展旅程的研究,國華對華貿中心項目的定位已經漸漸清晰:建設成功能完備的商務生活區——一個定位高端的建筑綜合體,包含國際公寓、國際五星級酒店、5A寫字樓、高檔的消費和商務場所。
建筑綜合體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它既是城中之城,具備完善的城市功能,又要涵蓋21世紀國際化的商圈理念。所以華貿中心在開發建設中,沒有沿襲先前聘請國內設計師的做法,而是聘請了在國外備受矚目的美國KPF來做整體規劃。華貿中心創造了紀念式建筑和令人激動的建筑空間,還營造了綠地中央公園、體育中心、商業文化風情街、電力科技館等等,成為古老東長安街沿線充滿魅力的城市新的輪廓線。
華貿中心從一開始就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子,沒有通過快速回收投資來降低風險,而是采取了量身定制、優化每一個細節等創造精品的方式來降低風險,用后期的經營來提高收益。華貿中心在圖紙設計之初就力求完美,力求符合跨國企業的辦公要求。用國華置業董事長房超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他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建筑華貿中心,用放在紐約、巴黎、東京、香港等地一樣的標準來建設華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