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國文化產業總產值預計超過3.9萬億元,占GDP比重將首次超過3%,文化產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上升。在昨天舉行的2012年第九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上,中國文化產業年度發展報告對外發布。
報告顯示,文化產業中數字出版、微電影、云電視等新業態不斷發展,部分舊的業態開始走下坡路,最突出的是實體書店和傳統紙質出版、民營書店的接連倒閉反映出了這種趨勢。另外,傳統旅游也開始暴露出許多問題,入境游市場陷低迷,上半年入境過夜旅游人數只增長1%。
報告中提及了當下十分火熱的藝術品市場,認為這個市場目前存在著“繁榮”與“亂象”、“天價”和“贗品”共存的現象,大量金融資本和新的投資與收藏理念的介入,帶動中國藝術市場走向“金融化時代”,拍賣市場僅在去年上半年的成交總額就達到了428億元。
報告還指出,在某些地方官員的思維中,產業結構調整與搞文化產業既現成又時髦,文化產業成了一個“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裝”,至于“搞文化產業”,則變成了另外一回事。“文化產業項目里究竟有多少文化,值得深思”。(記者 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