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7月19日
星期六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湖北打造資本凹地承接產業大轉移
時間:2012-01-11 14:31:55  來源:新華網  作者:梁相斌 皮曙初 

    新華網武漢1月10日電(記者梁相斌、皮曙初)從珠三角到長三角,從富士山下到塞納河畔,從中央企業到跨國集團……湖北省以厚積薄發的態勢,跨越式發展的氣魄,積極打造資本凹地,四面出擊承接沿海及國際產業轉移,聚合中部優勢,構筑區域經濟崛起的戰略“支點”。

    注資成潮凸顯“湖北大氣場”

    2011年,湖北進入了招商引資的“豐收年”,承接轉移的“碩果期”:全省簽署的招商引資合作項目,涉及總投資逾八千億元;實際利用省外資金超過2000億元,利用外商直接投資超過40億美元。

    這一令人刮目相看的招商引資清單,清晰地描繪出一幅承接國際國內產業資本的絢麗圖景:到長三角招商,與江蘇、上海企業簽約1959億元;到珠三角引資,與廣東、香港企業簽約逾1000億元;到日本韓國舉辦經貿活動,引來NEC、藤倉株式會社等大型跨國集團;到歐洲推介,法國法航荷航、施耐德電氣等企業簽約八大合作項目,挪威斯考根來到了武漢,瑞士豪瑞集團也不斷增加在鄂投資。

    受“湖北大氣場”的吸引,全國百余家央企集體來鄂“相親”,訂下了總額超過5200億元的湖北“史上最大單”;臺灣滬士電子將整體轉移到湖北黃石;華為、中興等也簽約在武漢投巨資建戰略基地……

    在這幅圖景中,既可見珠三角、長三角傳統制造業“騰籠換鳥”、應勢內遷的滾滾大潮,也可見震后日韓等國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加速向我國轉移的強勁勢頭,還可見國際國內產業大鱷蓄勢中部地區、著眼做大做強、謀劃戰略縱深的時代動向。

    江蘇省常熟市湖北商會常務副會長陳坤告訴記者,全會98家制造企業,經過十多年的打拼,積累了一定的資金,正謀求向中西部地區的戰略縱深,“抱團”向湖北進軍,將在紡織服裝及旅游、金融等現代服務領域一展身手。“產業轉移,不只是制造車間的搬遷,更是產業鍵條的縱深推進,產業格局的優化調整。”陳坤說。

    日本地震發生后,日韓產業和資本向中國內地轉移的意愿更加強烈。“湖北有資源、交通、科技等方面的優勢,以及素質較高、價格低廉的勞動力,對他們形成了強勁‘拉力’。”湖北省商務廳廳長周先旺說,廣闊的腹地市場空間,為國際產業資本提供了戰略回旋余地,湖北省委省政府搶抓機遇,主動出擊,搭建平臺,鄂蘇(長三角)、鄂港(粵)、日韓、武漢臺灣周、湖北美國周等大型經貿和對外交流活動密集上演,成果豐碩。

    截至去年11月底,湖北省新批外商直接投資項目316個,其中投資總額1億美元以上外資項目12個,到鄂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近百家。

    法國施耐德電氣將其區域總部落子武漢,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在中西部的第一個代表處也設在武漢,韓國樂天、日本普利司通、法國蘇伊士、美國輝瑞……一個個如雷貫耳的產業大鱷,紛紛向長江中游這一新興“引力場”聚攏。

    內修外揚打造崛起“發動機”

    “到中國去,到中部去,到湖北去!”讓產業資本競相涌入的底氣何在?湖北省長王國生說,當前湖北面臨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寶貴機遇,正處于積蓄能量的釋放期、潛在優勢的轉化期、財富效應的爆發期,到湖北投資正當其時。

    去年末,擁有百年歷史的湖北新冶鋼有限公司翻開了產業升級、技術革新的新一頁,投資近百億元的特鋼升級項目全面竣工。

    這個脫胎于張之洞創辦漢冶萍公司的新中國特鋼“第一廠”,7年前“攀親”中信泰富,通過大規模的技術改造,特鋼年產能達到350萬噸,多項產品填補國內空白,成為中信集團入駐中部的“代表作”。

    中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常振明說,湖北是中部地區的重要省份,正處在厚積薄發、加速崛起的重要階段,中信集團十分看重與湖北的合作。為此,他們與湖北省政府簽署了新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腹有詩書氣自華。”讓“湖北氣場”張揚天下的,不僅是昨天的輝煌,更是今天的戰略優勢疊加。歷史上的湖北,以“大武漢”而著稱,不僅地域廣、人口多,更有大產業、大商業、大交通做支撐,不僅是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更是新中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之一。

    如今的湖北,在中國經濟版圖上的分量更顯突出。武漢城市圈被國家賦予建設“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重任,武漢在被確定為中部中心城市,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成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近年來,湖北省相繼規劃武漢城市圈、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和湖北長江經濟帶,“兩圈一帶”戰略覆蓋全省;以武漢為中心,襄陽、宜昌為副中心的“一主兩副”城市化發展格局正在形成;大別山革命老區和武陵山少數民族地區兩個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荊州“壯腰工程”等也相繼啟動,區域協調發展穩步推進。

    外揚比較吸引力,內修綜合競爭力。湖北掀起“治庸問責”風暴,營造重商親商氛圍,建設宜人宜業投資環境,努力打造支撐在中部地區崛起的“內生型發動機”。

    產業資本聚集,汽車、鋼鐵等八大支柱產業和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拉長產業鏈,成為支撐湖北崛起的脊梁。

    過去一年,湖北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已過萬億元,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1427個。在投資拉動和產業轉移的“雙輪驅動”下,2011年預計生產總值超過1.8萬億,實現年增長由兩千億到三千億的跨越。

    支點戰略撬動“中部增長極”

    2011年底,“百家國際知名企業武漢新港行”活動舉行,又是一個總投資785.2億元的引資大單,一批海內外企業與湖北攜手,共同推進長江經濟帶的開放開發。美國運輸與物流協會執行總裁勞里·鄧漢說,長江中游港口發展迅猛,武漢具備了成為長江航運中心的優勢。

    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說,中央賦予湖北建設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歷史使命,湖北要努力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現代物流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四基地一樞紐”,增強自主創新示范、對外開放服務、“兩型”社會建設引領“三大功能”,以名副其實的中心功能、示范作用、“兩型”建設的前列位置來擔當“支點”重任。

    “支點”建設緊鑼密鼓,輻射效應也在多個領域顯現,“湖北大氣場”不僅張揚天下,也引領中部地區。武漢新港已成為長江中上游第一個億噸大港,并成為中部地區走向海外的重要“門戶”。

    四川、重慶、河南、湖南等省份的大批外貿貨物,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區銷往內地的貨物,大部分在武漢中轉。武漢區域金融中心建設邁開大步,引進設立全國性金融后臺服務中心近20家,成為中部金融產業的領跑者。

    “實施中部崛起戰略以后,湖北、湖南、江西都有一個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但這三個力量還是偏小,范圍也偏小,整體實力和長三角、珠三角還不在一個層面上。”湖北社科院長江流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彭智敏說。

    承接沿海及國際產業資本轉移,構筑中部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亟待整合中部城市資源,構建中部對外開放、承東啟西、聯南通北的平臺;“1+1+1>3”, 提升中部整體實力和競爭力,為中國經濟的新一輪發展打造“新引擎”,已成為鄂湘贛等中部省份的高度共識。

    目前,三省高層先后就進一步加強合作、拓寬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完善合作機制進行積極溝通,謀劃聯手打造長江中游城市群。

    聚合中部優勢,放大“中部氣場”。未來幾年,一個引領我國經濟發展的新“支點”將在長江中部城市群中崛起。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