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應對“用工荒”
時間:2012-02-01 15:20:10
作者:高巍
春節過后,各地又開始打起了農民工的“爭奪戰”。在東部的上海、浙江,一些用工企業開
著長途大巴奔赴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到家門口去接農民工回來;而在中西部的江西、重慶,當地的官員在春節期間更有一項特殊的加班任務,就是設法讓那些回
家過年的農民工留下來,能留多少就留多少。以前人頭攢動、求職者眾多的各地勞動力市場現在卻是招聘者眾,應聘者寥寥,不少勞動密集型企業面臨著“用工荒”
帶來的巨大壓力。
更讓人揪心的是,這種壓力正在逐年加大。東部地區受到土地等資源要素的制約,經濟增速逐步放緩,而隨著西部大開發和
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中西部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導致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東部流向西部。隨著新農村建設的進一步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民工發現,與其在城市租房子
打工,還不如在家鄉工作。此外,計劃生育政策效果越來越明顯,適齡農民工群體也在相對減少,“民工荒”已由結構性短缺向勞動力全面供應不足轉變。
應該說,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民工荒”現象并不奇怪。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日本也曾經出現過類似的情況,當時日本農業勞動力占總勞動力的比重
約50%,產業工人的短缺使日本制造業依靠廉價勞動力的增長模式走到了盡頭。為此,日本采取推動設備投資擴大、促進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調整等辦法,最終使
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要解決當下愈演愈烈的“用工荒”,日本的經驗固然值得我們借鑒。但問題的關鍵還在于,我們能否實現政企密切配合,在更高的起點,更廣的范圍,更高的層次來破解這一難題。
就企業而言,當前應當從職工心態入手,在薪酬、職業規劃、培訓技能等方面給予更加細致的改進,從基本的企業留人機制入手,保障長期人力資源供給。此外,
還應當加快轉型升級,提升自動化水平。比如溫州奧康集團,他們將新研制的加工設備運用于流水線,可以實現節能25%至35%,用工量至少可以減輕25%左
右。同時將簡單工序轉給代工,有效緩解了“缺工”壓力。
作為地方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完善當地人才市場建設和管理,完善人才平臺,疏通
用工渠道,同時要為吸引人才營造良好的地域大環境和人文大環境,加快城市化進程和戶籍制度改革,為企業進行必要的稅務減免和財政信貸扶持,協助企業進行轉
型升級,以增強企業應對“用工荒”的承受力和穩定發展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