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一大早,敲開安徽省銅陵市“飛地”安銅辦團結居民小組陶為生家小院大門時,64歲的陶為生正在院里侍弄他心愛的梅花。淺黃色的花瓣,淡雅的清香,幾平方米的小院在寒冷的清晨充滿了溫馨。
“我是低保戶,每月有低保金、養老保險金,還有農村合作醫療、大病救助……生活無憂,心情挺好!”老陶將這種幸福歸功于近年來安銅辦、郊區、銅陵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歸功于該市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
產業競放風景獨好
安徽新橋農業示范園100畝標準化菜地建設現場,綠油油的青菜長勢良好,不久就可上市銷售。而在銅陵縣鐘鳴鎮的玉龍蔬菜種植有限公司種植基地, 一排排標準化大棚整齊地排列,西紅柿、青椒等開著黃色、白色兩種小花……截至目前,銅陵在1113平方公里土地面積上正新建標準化蔬菜基地2000畝,改 造1000畝養殖水面。
近年來,在“全域銅陵”的大視野下,該市以統籌城鄉發展規劃為先導,以打造精致大氣之城為目標,大力實施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民居住向城鎮集中、農業向適度規模經營集中,構筑“一帶兩翼,城鎮兩級”的城鄉發展空間布局。
該市堅持把工業立市作為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的“重頭戲”,讓工業成為以工哺農、以工促農、以城帶鄉、以城融鄉,帶動農村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動車組”。工業立市打通了銅陵城鄉經濟發展的“血脈”,三次產業交融發展,城鄉經濟充滿活力。
農村城市化日益明顯
對銅陵縣天門鎮周邊以及沿線的居民來說,2012年的春節特別開心。不論是走親訪友,還是到市里逛逛,家門口就有公交車。
為了方便城鄉居民出行,2011年12月28日,銅陵市公交公司將城市公交開進了天門鎮。該市城鄉公交一體化又向前邁出了一步。
向農村移植城市化建設理念,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放在“全域銅陵”的大視野中來考量和推動,是銅陵城鄉一體化發展的一大亮點。
幾年來,該市穩步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三延伸兩覆蓋兩集中”即交通、供水和供氣延伸至中心村,供電和電信覆蓋到各個自然村,污水和垃圾集中處理,初步形成了城鄉共建、城鄉聯網、城鄉共享的基礎設施網絡。
現有全市縣鄉公路1365公里,溝通了鄉鎮之間的交通網絡,基本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公交運營線路長度增加到239公里,基本實現了城市公交與 農村客運的對接和換乘;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累計投資5437萬元,新建了43處(片)供水工程,解決了16萬多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完成了計劃的 122%。
公共服務均等普惠百姓
日前,記者前往銅陵市郊區銅山鎮顯化、楊村等地采訪時,發現幾個行政村都建有農家書屋,藏書均超過2000冊。幾個村的村委會主任也直言,他們 所在村的文化生活不如社區紅火,但“在文化建設上不能掉隊”。每年都組隊參與或開展文化三下鄉、校園藝術節、唱紅歌比賽、盆景展等文化活動。
銅陵市堅持把城鄉居民共享基本公共服務,作為城鄉一體化發展最直觀的衡量標準。全面實施義務教育保障機制改革,率先開展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率 先實施高中困難家庭學生資助制度和學前教育標準化建設,率先提出教育由均等化向現代化發展。用兩年時間完成城鄉114所學校的281幢總面積超過30萬平 方米的校舍安全改造任務。
城鄉衛生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全覆蓋以及基層基本藥品零加價制度全覆蓋。每個鄉鎮都有1所標準化鄉鎮衛生院,每個行政村都有1個標準化村衛生室;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均籌資標準為全省最高。2011年,銅陵市成為全國全民健身示范試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