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7月20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葉檀:武鋼養豬是部分國企大而不強典型象征
時間:2012-03-20 11:58:07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武鋼養豬,是部分國企大而不強的典型象征,也顯示出國內重要鋼鐵企業無法經歷完整經濟周期的殘酷事實。

  行業低谷期是顯示企業競爭力的時期。目前鋼鐵行業進入周期谷底,去年鋼鐵行業銷售收入利潤率僅為2.42%,同比下降0.59個百分點,鋼鐵企業全行業虧損。與以往不同,此輪下降周期得不到鐵礦石價格下降、4萬億投資、房地產熱潮的拯救,大型鋼鐵企業開始顯露出尷尬裸游者的真實面目。

  中國重要鋼鐵公司在經濟低谷期,以養豬開始其可笑的多元化歷程。當然,養豬只是一個噱頭,其多元化范圍廣泛。武鋼宣布,“十二五”期間計劃投資390億元發展海外礦產資源開發、鋼材深加工、國際貿易、高新技術、煤化工業、工業氣體、物流產業、綜合利用、后勤服務等與鋼鐵主業相關的非鋼產業,將非鋼產業的收入比例提高至集團總收入的30%。龐雜的業務使武鋼成為一家看不出主業、看不見未來的龐大公司。

  其他鋼鐵公司大同小異,與武鋼是五十步笑一百步的關系。2月23日,唐鋼的內部會議上傳出消息,公司2011年總體盈利9.51億元。據內部人士透露,該盈利主要來自“非鋼產業”。目前,唐鋼的非鋼產業從業人員已達1.4萬。唐鋼于2010年5月提出發展非鋼產業,并確定了鋼材產品深加工、大物流、裝備制造與工程技術、資源開發與綜合利用、房地產、服務與教育培訓六大非鋼產業群。目前,包括河北鋼鐵(3.12,0.02,0.65%)、濟鋼、馬鋼、沙鋼等在內的國內鋼鐵巨頭,紛紛開拓自己的“非鋼版圖”。有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鋼鐵一哥”寶鋼集團也有近1/3利潤來自其他多元化產業。

  面對行業低谷期,企業通常采用的過冬辦法是減產、并購重組、提升質量以獲得定價能力,如國際鋼鐵業巨頭安賽樂米塔爾,在歐洲的25座高爐僅開工17座,還暫停若干電弧爐。但很難想像,鋼鐵巨頭從事房地產、農業養殖、物流業等,這將使市場的專業性蕩然無存。

  企業可以實行多元化經營,但通常與主業相關,目的是為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很少有專業化的大型企業將種菜與鋼鐵融合為一體,房產共煤化工一色。中國的國企中橫跨各行業的“蝙蝠”越來越多,只能說明一個事實:這些企業能夠圈占到大量廉價資源,無需擁有專業精神,就能擁有生存權。

  以需要資源較多的房地產行業而論,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去年中國前十大鋼企中,河北鋼鐵集團、寶鋼集團、首鋼集團、鞍鋼集團、山鋼集團、馬鋼集團(含旗下子公司)等,一半以上均已涉足房地產領域。如果說鋼鐵行業是高危行業,房地產行業、養豬行業難道不是高危行業,難道不需要專業技術?如此莫名其妙的多元化,顯示名為專業的大型鋼企,實質上仍然是利用“長子”優勢、專打廉價資源游擊戰的小農企業。

  混亂的多元化與權貴企業的參股互相結合。3月15日,交通銀行發布增發預案稱,參與交行A股增發的包括財政部、社保基金、平安資產管理公司、中國一汽、上海海煙、中國煙草浙江公司及云南紅塔等7名特定投資者;H股增發對象為財政部、匯豐銀行、社保基金、中國人壽保險(海外)公司、中再資產管理公司、新華人壽等,被媒體譽為史上最豪華的增發團隊。興業銀行的定增對象則包括中國人保、煙草總公司等四企業,浦發銀行的定增對象為中移動,權貴企業之間互相持股,與東南亞金融危機之前的日本、韓國如出一轍,一旦大規模經濟沖擊到來,所有的行業都會進入地獄。

  中國鋼鐵業技術已取得長足進展,卻未能突破技術瓶頸。預計國內未來5年的特鋼需求將超過5000萬噸,其中高端裝備制造業新增需求占比超過10%,且所需特鋼多為高端品種,但特鋼供需缺口未來5年仍將存在,中高端板帶材類的特鋼產品仍依賴進口。這就如同造船行業,高端訂單流向韓國,低端造船既無定價權,又無訂單。

  沒有上游鐵礦石的定價權,沒有高端鋼鐵的技術優勢,沒有做好經濟下行周期的心理準備,有的是城市化過程中的瘋狂投資紅利,是產能過剩過程中對高效民企的擠壓,是權貴企業互相參股、抱團取暖,未來中國的鋼鐵行業等國企存在巨大隱憂。

  國企改革至今已遭遇巨大瓶頸,讓鋼鐵、航空等非關安全性行業回歸市場,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并購重組消化產能,是惟一的辦法。按照美國重化工業時代的發展,未來大型鋼鐵企業在五家之內就足矣。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