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的改革進入了窗口期。改革是需要選擇時機的,比如在什么時間改革更合適,這個合適的時間就叫窗口期。中國經濟政治的運行體制表明,中國改革進入了窗口期,其中最主要的標志是今年召開黨的十八大,另外一個標志是,中國的改革是有源頭的。
中國人歷來是吃水不忘挖井人,中國的改革是有源頭的。中國改革的出發點,可以追溯到20年前小平同志的南方談話,是小平給中國的改革注入了新的動力,給我們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20年過后,中國社會也應該在新的起點上繼續往前走了,一是給小平同志有個交待,二是在盤點改革的成果之后,我們也應該繼續再出發了。
二、中國的改革進入了攻堅期。經過30年的改革,尤其是近20年的快速改革,我們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問題,埋下了一些雷區,可能有些問題和雷區就是改革自身的問題。今年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里談了一系列改革,而且這些改革也是他這幾年一直講的,這表明中國的改革還需要不斷深化。
溫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今年的工作部署專門用一個部分來講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的問題。今年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就對中國當前的改革進行表態,他說,要對我們執政黨和政府的一些官員頭上“動刀子”,我們自己要改革自己。正如廣東省省長朱小丹所說,“革命革到自己的頭上,對政府是個考驗!我們是真改革還是假改革,是口頭上說改革還是實際上去促改革,對政府也是個考驗!”所以說,中國的改革進入了攻堅期。
三、中國的改革進入了抉擇期。現在的中國,整個社會都在喊改革,但是另外一種苗頭出現了,有很多老百姓對改革有不同的意見,喊著“改革停下來,我們要下車”。為什么大家一方面都在喊改革,一方面又要喊停?難道是老百姓自己真的不愿意改革嗎?不是。這表明中國社會目前在改革的目標、方向等等這些大問題上還缺乏共識。
在“兩會”期間,重慶市長黃奇帆表示,我們不能把改革當成口號去喊,否則那就不是改革了;一定要弄明白改革究竟要改什么。也就是說,中國社會的改革應該有方向和目標,我們要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搞真正的市場經濟,讓市場經濟發揮更大的作用。
改革到底改什么?改革是利益的調整,要為一些群體創造更多的利益,而將剝奪另外一些群體不該得到的利益,這就牽涉到改革的著眼點問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改革,其著眼點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對13億中國人有利,這樣的改革就是好的改革。應該讓先富起來的人帶動大家一起富裕起來,否則先富就沒有意義。當我們回顧當今改革的時候可以發現,其實并不是小平同志的設計錯了,而是我們在后來的改革實踐過程中走偏了。致富是沒有錯的,關鍵是黨員干部要起到帶頭、引導、示范作用。這是對改革的一種再理解、再判斷。
此外,辛鳴指出,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既談了中國改革的宏大理念,比如“五大關系”,這是關于改革的規律性問題;同時,又對改革的很多具體細節進行了部署。其實改革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細節是決定成敗的,我們要在一點點的落實中真正體現改革?!案母锸侵蓖ㄌ斓赝?,至高無上的;也是深入到日常細微的、具體的民生民意中間的。”辛鳴說。(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記者陳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