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羊、煤(炭)、(稀)土、(天然)氣”等資源豐富得讓人咋舌的鄂爾多斯卻還在痛苦的深淵里掙扎。據媒體最新報道,鄂爾多斯民間借貸危機爆發后,眾多放貸者血本無歸,大批在當地打工的外地人也“大撤離”。這座曾經吸引眾多淘金者的小城一下子變得冷清寂靜。數以百計的建筑工地安靜地矗立在城市里,很難想象以往熱火朝天開工時的光景。對此,媒體用了“鄂爾多斯曲終人散”作為文章標題。看來,雖然“鄂爾多斯已探明的煤炭儲量為1496億噸,約占全國煤炭探明儲量的六分之一,按照現在的開采速度,可以再挖700年……”,但所謂遠水解不了近渴,如此的資源儲量既解決不了高達2000多億元高利貸的如饑似渴,也無法解決民間資金躁動、瘋狂之后的悲觀和絕望。
必須承認,除了民間信貸的策源地溫州,鄂爾多斯作為民間借貸另外一個最為普遍的地區,目前的形勢已十分危險。特別是,當維系當地房地產業高速發展的資金竟有八成來自民間借貸時,如不采取果斷措施,“溫州第二”不但非它莫屬,地方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也必將被蒙上厚重的陰影。
我們注意到,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的12項主要任務包括“鼓勵和支持民間資金參與地方金融機構改革,依法發起設立或參股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組織。符合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可改制為村鎮銀行”,從而形成“民間資金進入金融領域的合法通道”,這可謂找準了阻礙經濟發展的病根,也找到了遏制民資極速瘋狂的密碼。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金融領域的“通道狹窄”和機關重重,廣大的民營企業通過正規渠道無法得到貸款,相反,部分官員與黑惡勢力相勾結,他們手中的資金卻總是源源不斷,大部分民營企業家只能將求助的眼光“優先”轉向黑惡勢力。長此以往,不僅是溫州、鄂爾多斯面臨著嚴峻的“中小企業多、融資難,民間資金多、投資難”這樣的“兩多兩難”問題,經濟發展較為活躍的珠三角、長三角,乃至廣袤的環渤海地區,甚至資源和后發優勢極為明顯的廣大中西部地區,類似問題也將日益凸顯。
此番,既擔負環渤海資源輸出,也承接大西北資源整合與轉移的鄂爾多斯“出事”,只是再一次告誡了我們“拓寬金融通道”的重要性。我們只有拿出決心,付出勇氣,才不會再次出現溫州、鄂爾多斯的金融失(秩)序、失(規)范引發的巨大災難,進而使地方經濟始終處在健康、有序的快車道上。
需要再次強調的是,不管是溫州,還是鄂爾多斯,在此番危機發生后,不應該是完全徹底的曲終人散,而是該清場必須清場,該留下的盡力挽留。畢竟,我們還要一場連著一場地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