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專電(記者 葉鋒、鄧華寧)近期,不少城市樓市一掃入秋以來的平靜,突遇成交的“高峰期”。其中一重要原因,是去年實施的部分優惠政策即將到期,供需雙方此時“搶抓機遇”。
不過,短期起落背后,房地產市場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高溫不退”的房價、旺盛的投資性需求以及揮之不去的通脹預期等因素,將繼續對樓市施壓,持續考驗政府的調控能力。
部分地區樓市“突遇”成交高峰
近期,部分重點城市的樓市迅速擺脫秋季以來的下滑,戲劇性地迎來一個成交高峰。比如,公開數據顯示,10月前半個月,杭州商品房日均銷售在110套、120套,但進入10月下旬以來,便逐日上升,直至突破200套。南京商品住宅日均成交量在10月中旬曾下探至200套左右,但進入下旬便速升至500套、600套。
在上海,每日商品房銷售在10月中旬前后還在700多套的水平徘徊,至20日開外便提升并保持在1000多套的高位。易居中國的統計數據顯示,10月19日-25日這一周,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量一掃陰霾,大幅上漲51.44%,達到51.37萬平方米,一下子回到今年6月本輪樓市最高點時的水平,其中松江、寶山等郊區樓市成交量更是迎來超過100%的漲幅。
二手房市場情況相似。記者從上海多家房產中介了解到,最近業務員們“忙碌多了”,房東把以前過高的掛牌價降下來,猶豫不決的買家也加入購房大軍。中原地產閔行區一門店的業務員介紹,由于房東和買家的積極性都有提高,近一周來房源的成交周期已從9月底、10月初的一周縮短到三四天,一些短期的投資客購房更顯活躍。
價格方面,10月19日-25日這一周上海商品住宅平均成交價格為16404元/平方米,環比下滑1.35%。不少重點城市也呈現出“量升、價微跌”的態勢。
短期起落背后:高房價持續考驗政府調控
中國樓市受政策影響大。上述優惠政策年底到期后是否會延續,已引發了市場足夠多的猜想。但必須看到,短期價、量起起落落的背后,樓市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比如,今年上海商品住宅全年成交量預計在2500萬平方米左右,但新增供應量將只有約1300萬平方米。有效供應量不足的問題日益突出。全國方面,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3.4%,而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幅只有17.7%;如果房地產的投資不能及時頂上,明后年的供應形勢將更為嚴峻。
雖然,上述一系列政策的初衷并非為了救“房價”,但今年以來樓市交易復蘇的同時,房價也快速攀升,部分城市房價接近乃至超過歷史最高點。房價偏高已成為社會共識,尤其是在部分大城市,房價已高度脫離普通居民的承受力。然時至今日,看不到房價合理回調的跡象。
此外,部分城市投資性需求依然旺盛、通脹及銀行加息等諸般預期揮之不去。在上述多種因素的作用下,房價依然存在高位上行的可能,樓市調整的壓力或將繼續加大。房地產市場的嚴峻形勢將對政府的調控能力形成持續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