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總理的講話非常具有針對性。近期,食品安全問題集中爆發。毒膠囊、問題蜜餞、死豬肉……重大食品安全問題一個接一個。環境問題同樣不讓人樂觀。垃圾圍城、圍村屢見不鮮,水污染和幾乎所有大城市都存在的空氣污染困擾著國人。這讓我們不得不停下來思考:中國,這個高速發展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為什么出現了這么多社會問題、社會矛盾,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這些問題又意味著我們應當作出哪些改變?
毫無疑問,無論是人與自然的矛盾——比如環境問題,還是社會內部管理的矛盾——比如食品安全問題,還是時下中國常見的其他社會矛盾——比如勞資矛盾、貧富矛盾、城鄉矛盾,與我們所處的經濟社會發展階段都大有關系。經過三十多年經濟增長,中國的經濟發展慣性之大令人難以想象。所謂的慣性是說,經濟發展具有了不容置疑的合法性和權威性。但這種不容置疑也帶來了排他性,即單純為發展經濟,甚至為此擠占了其他方面發展所需的空間、時間以及資源,比如政治、社會、環境等各方面。我們已經認識到,過去30年的輝煌經濟建設成就,同時間接帶來了其他方面的損失。當一個經濟體的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之后,就會進入一個高速增長期,通過較短時間達到人均GDP4000美元的水平,但進入這個中等收入線之后,社會就開始矛盾叢生。這種矛盾往往正是由于社會其他方面與經濟發展不配套造成的,反過來又會抑制經濟發展速度,使經濟同樣停滯不前。
我們過去常說,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但現在應看到,在物質得到一定發展之后,其他方面可能更加落后,而落后的那部分就會成為當下的尖銳矛盾。在工業發展早期,因為吃飽肚子的需要,我們也許能容忍一家污染企業;因為社會管理跟不上,也許出現一些假冒偽劣產品也能理解。但現在,到了對所有環境問題和食品問題零容忍的階段。一方面,經濟發展已經不需要靠污染企業也不能靠污染企業,該追求產業轉型升級了,該進入全球化產業鏈的上游了;另一方面,環境問題和食品安全問題已經積累到了再容忍就要出大事,再容忍就要讓大多數國人都要為之付出巨大代價的地步。
在這次論壇中,溫家寶總理還提到中國國內收入差距仍有擴大趨勢,這同樣是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表現。收入差距拉大、環境危機以及食品安全危機,導致社會矛盾叢生。要安全越過中等收入陷阱,首先就需要正視我們面臨的這些矛盾。這些矛盾不是只有中國才有,而是所有現代化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的。要完成現代化蛻變,就必須以極大的勇氣自我改革,哪怕要為此忍受巨大痛苦。因此,我們不能再走犧牲環境、資源單純追求GDP的老路,不能對人民健康正在受到威脅、環境正在惡化的現實坐視不管,不能沉醉于已有的經濟發展成績而延誤各項改革的大好時機。
絕不靠犧牲人民健康換取經濟增長!這是溫家寶總理的承諾,也是黨和政府的承諾。說到底,這也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是十二五發展規劃的要求。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的廣東,同樣應當爭當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既要做經濟發展的能手,也要做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的好手。只要我們上下一致,團結一心,就一定能夠實現這個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