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以基礎設施的改造和建設為先導,以風貌改造提升和立面整治為基礎,以功能完善和業態升級為重點,切實把內江市民等待多年、熱議多年、期盼多年的惠民實事抓好、抓實、抓出成效,堅決打贏舊城改造、提升這場‘攻堅戰’,實現讓城市得到科學發展、讓群眾得到真正實惠!”內江市決策者如是說。
3月28日,內江正式啟動建市以來最大規模、最成系統的舊城改造提升工程。據介紹,該工程將歷時3年,包括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形態提升、主營業態升級等內容,力圖最大程度提升城市功能,改善民生。
這只是內江加速趕超的一個縮影。
中共內江市委六屆三次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百萬人口城市,建設內江新城,改造提升舊城;要加快建設西部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搶先整合發展資源,開拓發展空間。
在內江市公交集團黨委書記、總裁蔣光寧看來,這既是公交事業發展難得的機遇,也為內江公交深度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打開了一條全新的路徑。
31條城市道路、4座城市橋梁、3個城市廣場、4個舊居住區環境實施綜合整治,新建10座人行天橋……從舊城改造內容來看,城市道路將得以全面梳理,城市布局將更加優化,市民對公交的需求將大大增加。
在漢安大道以北、國道321以南,以及城西工業園、長江森林公園等區域規劃建設面積約103平方公里的內江新城,先行啟動支撐新城骨架的重大基建項目,尤其是要加快路網體系建設……從新城建設的規劃來看,公交開行的半徑將大大增加,這也意味著,內江公交的線路與車輛的增加將成為必然。
事實上,審視市情,如何擺位城市公交,也將成為內江“棋局”的重要落子。
唯有建立起高密度的交通聯系,才可能形成高密度的經濟聯系;而打造成渝經濟區重要增長極,內驅動力來自新型城鎮化,根本舉措是要打造宜人城市,塑造宜業、宜商、宜居的城市優勢。
在此背景下,作為內江城市公共運輸體系的主力軍,內江公交必須加速快進,與內江“加快發展、跨越發展、又好又快發展”的總體取向相匹配,承擔起支撐城市發展戰略部署、承載百姓生活民生期許的歷史使命。
“3年內實現公交車‘大換血’,新增、更新車輛340輛,占公交車總量的60%,5年內城市公交車形成特色車、高中檔車等車型齊全、功能多樣化的規模,車輛新度系數保持在85%以上,爭取‘十二五’末內江公交出行分擔率由現在的不足16%提升至24%以上,達到全省二級城市中上水平。”蔣光寧說。立足公益:“軟硬”兼施服務市民
“今年到4月底,我們已投入114輛新公交車上路運營。”內江市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近3年來,內江公交先后投入的303輛新型公交車,均為低碳環保的天然氣車輛,具有低地板、大開門、大容量、安全舒適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