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擴大消費是基礎,穩定投資是關鍵。實現更長時期、更高水平、更好質量的發展,必須保持投資和消費增長的合理比例,形成穩投資與擴消費的良性互動。尤其在當前經濟增長放緩壓力增大的背景下,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仍需保持一定的投資增速。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拉動,投資率高,消費率低。實現更長時期、更高水平、更好質量的發展,必須改變這種投資與消費失衡的狀況。但這并不意味著投資越低越好,而應保持投資和消費增長的合理比例,形成穩投資與擴消費的良性互動。尤其在當前經濟增長放緩壓力增大的背景下,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仍需保持一定的投資增速。就此,記者采訪了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孫學工。
(一)
記者:投資與消費失衡,是長期以來一直制約我國經濟發展質量提高的重要結構性矛盾。我國作為一個大國,若長期過度依賴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會加大經濟的不穩定性,不利于國民經濟良性循環。但是,這些年來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力度的加大,有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投資和消費的增長已經在發生積極變化。請詳細介紹一下當前我國投資和消費增長的現狀。
孫學工: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我國的投資發展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投資增長速度持續向合理區間靠攏。據測算,2009年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幅為33.7%,2011年已降至16.2%,投資增長過快的局面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二是投資的結構有所改善。已從2009年時主要由鐵路、公路和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投資為主拉動,轉變為民生和節能環保領域投資、制造業投資和高新技術產業投資等共同拉動。比如,2009年電子信息產業投資增長率僅為6.7%,交通設施投資增長則高達48.3%,而到了2011年,電子信息產業投資增長率已提高到34.2%,交通投資設施增長則放慢到1.8%。三是投資增長的動力機制有所變化。2009年投資增長主要依靠國有部門投資增長拉動,民間投資疲軟,而目前民間投資已經占全部投資的62%,2011年民間投資增長速度已比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高出10個百分點,民間投資成為投資增長的主要拉動力量。進入2012年以來,我國投資增長面臨著新的形勢,受國內外多種因素的影響,投資增長的下行壓力持續增大,投資增長減速明顯,從一些先行指標看,投資增長的后勁也存在不足。與此同時,在一些領域存在著建設資金難以保障,“半拉子”工程、“爛尾”工程增多,以及投資質量和效益不高等種種問題。
擴大消費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初期,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擴大消費的刺激政策,有力地促進了消費增長,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目前,消費增長正處于由政策支撐向市場支撐的轉換期,消費增長有所放慢,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速約為11.6%,低于2009年的16.9%,今年一季度進一步放慢至10.9%。分析起來,當前消費放緩很大程度上是由消費刺激政策退出、通脹削減后消費心理趨穩、前幾年消費爆發增長后自然回調等幾方面因素導致的。考慮到以上因素的影響,當前的消費增長仍是大體適度的,且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在不斷增強,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由2009年的47.6%上升到2011年的51.6%,今年一季度又進一步上升到76%。
(二)
記者: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擴大消費是基礎,穩定投資是關鍵。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前4個月出口增長的大幅下滑說明其影響不可小覷。從國內環境看,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較大,在外需下降的同時,制約內需增長的因素也在增加,企業投資能力和意愿下降,擴大民間投資還存在不少障礙。面對這一形勢,在保持投資和消費增長合理比例的同時保持一定的投資增長速度,對于實現全年預期增長目標十分重要。
孫學工:投資與消費的比例是有規律可循的。大量實證文獻研究表明,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投資率存在著倒U字形變化規律,即在經濟發展的一定階段,投資增長速度較快,投資在國內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上升并處于高位。當前,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和工業化發展的關鍵時期,無論是基礎設施建設、技術設備更新升級,還是改善民生、保護生態環境,都存在著巨大的現實投資需求,繼續保持適度的投資增長速度是必要和合理的。比如,有研究指出,盡管近年來我們開展了大規模的鐵路建設,但中國的鐵路總里程仍比美國100年前的還少,如果以更綜合的每個勞動力平均擁有的資本存量來衡量,中國僅為美國的8%和韓國的15%。這些數據說明,目前階段我國仍有廣闊的投資增長空間,還不能輕言投資過度。
從短期形勢看,正如你所說,今年我國經濟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今年前4個月出口增長的大幅下滑就很能說明問題。同時,當前我國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較大,存在著各種不利因素疊加碰頭的可能。因此,貫徹今年穩中求進的經濟工作總基調,有必要采取措施保持各項需求穩定增長。其中,作為最大需求因素的投資也需保持適度的增長速度。只有這樣,才能夠支撐總體經濟不出現大的波動。
當前,要把重點放在投資結構的調整上,使投資進一步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傾斜,向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傾斜,向自主創新傾斜,向節能環保傾斜。要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兩個積極性,以促進投資又好又快增長。一方面要通過放寬市場準入、實施結構性減稅、改善金融服務等方式擴大和促進民間投資;另一方面也要認識到,在追趕型經濟的現階段,政府投資仍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引領與先導作用,需在進一步加強監督管理包括更多引進公眾參與的前提下,繼續保持一定的政府投資力度和規模,同時下大力氣提高投資效益。
(三)
記者:無論從應對當前挑戰的實際需要看,還是從長遠發展的根本目的看,都必須把擴大消費特別是居民消費放到擴大內需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國消費潛力巨大,但還沒有得到有效發揮,原因固然很多,仍存在不少制約消費的體制機制性因素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對此,必須通過深化改革來解決。
孫學工:消費增長自身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在決定消費的基礎性因素未發生大的變化的情況下,一定時期內消費的數量是基本固定的。過多刺激短期消費,只會導致消費在時間上發生變動,而難以真正提高消費水平。因此,當前擴大消費應更加著眼于通過改革建立長效機制。主要改革措施應包括:一是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進居民收入增長,縮小居民內部收入差距,大力壓縮非法收入及灰色收入空間。二是加快各項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和改革,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減少支出預期,提高消費信心。三是加快財稅體制改革,進一步減輕居民稅收負擔,繼續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并調低稅率,適當降低消費品的間接稅率和進口環節稅收;對國內外差價明顯的、海外代購盛行的一些消費品,應主動調整進口環節增值稅、關稅和消費稅,縮小國內外差價。四是完善消費準入制度,擴大服務業準入,引導消費結構由單一物質消費向文化、旅游、健康等服務消費提升。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切實加強政府在健康、衛生、環境等領域的社會性監管,同時引導消費者通過合法方式維護自身權利。(馬志剛)